因为天下英才之中,有不少是寒门之士,而寒门之士的真正崛起,不是此时,也不是在唐朝!
整个唐代士族出身的登科者占进士科的比例在七成以上,特别是百官魁首...宰相之中,寒门所占的比例,甚至还不到十分之一。
这就说明了唐代时期,士族在科举考试,特别是进士科考试当中,依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而那些寒门之士,虽然看到了光明的前途,却依旧难以实现“朝为读书郎,暮登天子堂”的壮志。
主要的原因是魏晋以来形成的士族观念,在隋唐时期依然影响深远。
士族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皇权还要稳固,即便王朝兴替,高门大族却依然稳如泰山,以至于新兴王朝虽然对其恨得咬牙切齿,还不得不对之倚重颇深。
次要的原因就是,虽然从理论上来说,为朝廷取士,不拘一格,士族寒门都是一视同仁,然而在古代,教育资源非常稀缺的情况之下,士族本身在垄断教育这一块,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跟士族子弟相比,寒门子弟在学习的起跑线上,就输掉了一大截。
想学习,总要读书、写字吧,在古代,书本、笔墨这笔开销也是不便宜的。
如果想要博览群书,就更困难了,总要去书院、或者藏书颇丰士族之家吧,但人家也不是公共场所,谁想进就能进出的,真正平民家庭想要成才,很不容易。
即便天生我才,到最后还得赴京赶考,满腹经纶,也抵不过身无分文的窘迫,长途跋涉前去京城需要钱吧?
一路上吃喝、到了考场试卷费,到了京城,还得为了宣传声名交友、吃喝,这些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特别是在唐朝,你考试前,不去多拜会一下名人,混个脸熟,把自己名号打出去,那考试成功的概率基本为零。
这也是为何当初白居易非要去拜会顾况,被人刺了一顿:“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缘由。
李佑做的事情,虽然没有解决主要原因,但是他正在解决次要原因,而这个次要原因,则是那些寒门学子切身可以感受到的,那就是一种雪中送炭的感觉。
这种感觉很让人感动,也是为什么有这么多寒门学子落泪和感动的原因,李佑其实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得了很多寒门学子的好感。
如果说,李佑可以将书院建立,并且优化了造纸术,再优化印刷术...那么李佑一定会得到天下寒门学子的拥护,只是那个时候,李佑也将会成为众矢之的,至少李世民是不会放过李佑的。
..........................
曲江江边很多寒门学子也加入了盖竹屋的工作之中,大概是到了傍晚的时候,已经盖了将近五十间的竹屋,一间竹屋可以住四个人,就是可以住两百个寒门学子。
今天来的寒门学子只有一百五十多人,五十间竹屋是绰绰有余。
值得李佑鼓掌的,骆器之,夏语冰还有赵德亮从七号别墅搬了出来,他们也搬进了李佑在曲江江边的竹屋中。
对于三人的这个行为,李佑是大加赞赏,不愧是自己老师看重的弟子,他们这么做还是挺正确的,要是连这样的行为都判断不出来,李佑是真的不看好他们。
“哎...孩子们...好吃的来了...!”大概是傍晚时分,敦化坊的百姓,推着很多食物走了过来,一时之间,很多寒门学子呆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