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有利可图,让很多国家都将大唐当成了冤大头,还将这种朝贡变成了一种朝贡贸易,有些小国贪便宜,甚至一年来朝贡好几次。
这种朝贡贸易很傻,但是却被当时的一些大臣认为是可以展现实力的象征,那些迂腐的官员认为,每年的朝贡,都是中央政权展示自己强大实力的时候,由于当时信息交流的闭塞,互相之间并不是很了解,通过这样的朝贡,周边的小国看到如此强大的中央政权,自然不会有多余的野心想要来侵犯,遇到一些纠纷的时候也会乖乖的听话,想要他们出兵对外的时候也能叫的动。
这怎么可能,人家都将你当成贸易了,还会将你放在眼里,要想别人对你尊敬,只能靠武力,靠金钱震慑,那是不太现实的,人家只能当你是傻子。
还有大臣认为这是文化输出,这是值得骄傲的,通过朝贡,中华王朝不断的把自己的文化输出到周围的国家,周边各国为了能朝贡,也是要学习中华文化,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文化圈,对自己文化圈内有一种认同的感。不属于这个文化圈的,也就是排除在朝贡系统之外的,就视为蛮夷。
这个有点自欺欺人了,文化输出从来都是高高在上的,让别人膜拜的,用朝贡来输出,成功的机会很小,但是也有机会。
所以李佑很坏,这次在上朝的时候,礼部官员在和李世民商议用什么作为这次大唐回礼的时候,有的说黄金,有的说白银,有的说水晶,或者是香水等物...但是李佑却跳了出来,十分坚定说了一个东西,就是书籍,孔颖达的书籍,于志宁的书籍,张玄素的书籍,甚至是李泰的括地志,李佑都给报了上去。
并且李佑还承诺,这些书籍由他来印刷,每样一千本,作为回礼不但可以彰显我大唐的胸怀,更是能将我中华思想都传遍万国。
这个提议一下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意,就连本来想要找茬的李泰都微微的点了点头,可以让自己编写的书本传遍整个世界,谁会不同意呢?
这一下此次准备来打秋风的国外使节全部都会傻眼,黄金白银没有了,换走的都是一些书籍,更重要的是,这些书籍没有什么用,都是一些忠君爱国的儒家思想,跟着就是一些诗词,反正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事后孔颖达等人来特地来谢谢了李佑,能让自己的书籍成为回赠的国礼传播到其他国家去,这种感觉是真的好,李泰也少有的发出了命令,就是在李佑印制括地志的时候,不要用任何人打扰李佑,一切的恩怨都要等括地志印刷完成。
“三王子,这次我们来长安的任务你还记的吗?”
高句丽的三皇子名叫朱泓...说话的这位是朱泓的老师卢弘正,听到自己老师的话,一边的朱泓立即点头:“我知道的老师,我来长安的主要任务就是探查长安到底会在什么时候攻打我高句丽,并且会有多少兵马,多少路线。
我要在长安找到同盟,一个愿意为了我们高句丽做眼线的同盟。”
“对...!”卢泓正微笑着点头:“这次我们攻陷了新罗四十多城,而且我们的王也拒绝了长安的调停,长安的皇帝十分的生气,大唐已经在准备了,而我们要先他们的准备来准备。
我相信只要我们可以团结在一起,大唐不是不可战胜的。”
这位卢泓正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汉人,曾经他是营州人,因为遇到一些事情逃到了高句丽,那高句丽为什么会容下一个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