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认识个女的,她住在南市区。三十一岁,结婚早,孩子七岁多,上小学二年级。人以前长得很漂亮,她老公是开出租车的,就是因为看她漂亮才疯狂追求,好不容易娶到手我先说说她老公吧以前开出租车的确是个好职业。那时候没有网络,滴滴之类的网约车还没出现。想要弄辆车子跑出租,必须通过城里的出租车公司,托关系走人情花钱,好不容易才能弄到一块出租车牌照。那东西是真管用啊一块车牌至少值二十万。只要弄到手,就算自己不开,直接承包出去,躺着就能收钱。”
“就说咱们省城吧以前才几百辆出租车,早些时候开出租的司机都赚肥了。一个月下来收入上万啊这还是早些年的上万,现在的一万块钱根本没法比。就一辆薄荷绿的桑塔纳出租车,价值远远超过奔驰、宝马、奥迪。”
“后来网络出来了,网约车也多了。对传统出租车行业造成冲击,大伙儿都不站在路边挥手打车了,都是直接在手机上操作。出租车司机的收入一下子狂掉,可就算他们心里再怎么不愿意,也只能老老实实面对现实,加入网约车行列,跟着时代潮流吃饭。”
“我说的住南市区那女的家里就是这种情况。他男人以前赚的多,每个月直接扔给她五千块做家用,她也乐得轻省,就把工作辞了,安心在家照看孩子。后来通货膨胀,五千块只够家里日常开销,买衣服化妆品什么的根本不可能。她没办法,就找她男人要钱,可她男人赚的也不多,她又常年在家养成了懒散的性子。平时早晚的时候孩子在家,她也没有别的心思。可等到孩子上学以后,她一个无聊,就有了别的想法。”
“我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她的。中午没事儿时候约出来去ktv唱歌。一来二去就熟了,后来发展到我们一起去外面开房,只要给钱,她就愿意脱衣服。第一次的时候她有些不情愿,后来约的次数多了,也就习惯了。她说她不是专门做这种事,只是闲着无聊,正好大家也是认识的朋友,所以就当做玩儿我觉得那女的就是想要靠这个赚钱。都三十好几的人了,就她那点儿能力,出去很难找到工作。她老公只会开出租车。要是她自己再不找条生路,再过几年,日子只会更难。”
“还有一个,以前纺织厂的女工。早年的时候纺织厂破产,所有人一夜之间下岗。纺织厂规模还是挺大的,职工总数加起来有好几万人。机器拆了运走,留下厂房,还有一大片棚户区和平房是职工宿舍。大部分职工都是女的,那时候纺织厂附近就开了好几家舞厅。每天下午和晚上营业的那种“摸摸舞厅”,十块钱一张门票,进去以后自己联络感情。”
“这都是以前的旧事。咱们国家发展还是挺快的,政府对困难人群的帮扶力度也不断加强。那个我虽然冒充警察行骗,可这些事情我都有感受,也亲眼见过很多得到好处的人。”
“还是说纺织女工。摸摸舞厅盛行的那会儿,她们很多人都还年轻。后来全面整治社会,舞厅大部分被取缔,她们没办法靠那个继续生活,只好各自找门路。可是在城郊和位置偏远的地方,仍然还有类似的黑舞厅。每天在那里面讨生活的女人都上了年纪,年轻点儿的四十左右,甚至还有六十多岁的老太太。”
“现在网上的漂亮女人很多。十五、六岁不上学,一心一意做网红的更多。看照片,看视频,她们是真的很漂亮。尼玛我长这么大就没见过身边有哪个女的长成那种模样。那身段,那脸蛋直到后来我才明白都是开了美颜。那个又扯远了,我的意思是年轻漂亮的女人虽然也在“沫沫”上注册账号,可她们只是为了吸粉。除非是遇到有钱有型的男人,她们不会轻易被约出来,更不会搭理男人们的日常搭讪。”
“总的来说,因为以前玩的多,经历的多,在这方面我还是挺有经验的。所以我在“沫沫”上弄了两个号一个是正常的男号,一个是备用的女号。”
“南市区那女的,就是她老公开出租车的那个,以前她跟我关系挺好,每次出来玩她都放得开。那时候我买了一个数码照相机,随时带在身上,就顺带着给她拍了很多照片。后来”
“你先等会儿。”听到这里,虎平涛将其打断,不解地问“以前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很多人拍照片都是用数码相机,这我是知道的。可那时候的数码相机不便宜,一台就得好几千块。当时的几千块跟现在也不是一个概念。曹建波,你家里的经济情况只能算是一般,你父母也没什么收入。照这么说,难道你在摄影方面有特殊爱好”
曹建波摇摇头,自嘲地说“电视台有个民生栏目,开办时间很长,都几十年了。刚开始的时候那个栏目很热火,就是关注街头巷尾,城市里各种鸡毛蒜皮的事儿。当时电视台发布消息,收集各方面的新闻素材,让广大市民踊跃参加。主要以新闻稿件和照片的形式参与。同时还可以拨打电话,让记者带着摄影师实地采访。”
虎平涛点了下头“这事儿我有印象。好像一条新闻只要被采纳,爆料人就可以得到五十至一千不等的奖金。”
曹建波道“是的。我那段时间没有工作,也不愿意朝八晚六的上班。我觉得每天在城里到处逛,肯定能找到一、两条有热点的新闻。就算拿不到一千块的最高奖,五十块钱的应该没问题。聚少成多,一个月下肯定能弄到几千块钱。所以就狠狠心买了一台数码相机,开始学着跑新闻。”
虎平涛冷笑着发出讽刺“结果你新闻没跑成,却拍了很多带颜色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