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有很多种,半个县城大小的药市里,散单在各个药铺里成交。
大宗买卖在北边的药商会馆中,原药和已经炮制过的药材,根据等级,以及当年的行市,还有许多综合因素,定好价格,公平交易。
药材在药市后头极显眼的几排数不清的大库里,验了样品交定银验大货,秩序井然,没有一丝儿差错。交易双方都默认遵循君山药行规矩,不敢乱,也不敢造次,但凡想做药材这行生意,不管多大的药商,都不敢在此处做手脚。
信誉,是君山药行准入的门槛之一,只有跨过这个门槛,才敢说,自家药行,算是在药材行当里,有了一席之地。
这里动辄都是上万银钱的交易,是君山药行的基石,却不是人最多的地方。
三皇宫前的空地上,年轻一代,技艺出众的药人,在此展示各家独门绝活儿,引得无数百姓叫好不断。
一墙之隔,戏台上弋阳腔和采茶戏交替上演,这是从前留下的老规矩。药市逛累了,来这处歇个脚,听听戏,或是买点吃的。戏园子周边,都是卖小吃、饮子、果子的小店或者摊贩,及至角门之外,还有一圈茶楼酒肆饭铺。
此时的秦念西,却坐在药市对过,那处已经挤满了人的君山医馆里。
药王会召开同时,君山医馆行义诊,已经延续多年。照理说,这样的时候开义诊,是极不和适宜的,可这义诊是从前,君山药市并不繁盛的时候就有了的,甚至为药市的繁盛平添了许多人气。
后头有一回药王会,考虑人太多,就不要义诊来添乱了,却被已经声名远扬的义诊吸引来的百姓,堵着门吵吵,万般无奈之下,只得重开。
秦念西和长辈争取了许久,才得了许可,往君山医馆的义诊中,加上单独分出来的两科,妇人科和哑科,因怕寻常百姓不懂,分诊的地方,挂的牌子直接是女科和儿科。
医馆单独设了一处院子,一个大诊室里放了两张医案,后头分坐了秦医婆和王医婆,秦念西带着紫藤,沉香和木香,打扮成学徒模样,侍候在二位医婆身后,韵嬷嬷和两个跟着下山的女徒,被分派了守好院门的差使。
秦念西这么做,原是有一样最简单的目的,若是让医女在医馆里坐堂,能不能行得通。
从前百姓看病,虽说也知道得了什么病,首选要去找哪个医馆的哪位大夫,比如说杏林医馆的小儿林,这是治哑科的,万安医馆的圣手唐,这是治骨伤的,可如此旗帜鲜明,直接挂了儿科和女科的牌子,任一家医馆都不会这么干。
但君山医馆不仅这么干了,还干脆说明,这两位大夫,是君仙山万寿观前来援手的医女。
有人嗤之以鼻,什么医女,说白了,不就是医婆吗?医婆也会看病?医婆就是医婆,医婆就是走小门替妇人接生,神神叨叨上不得台盘的。凭你是从万寿观下来的又怎样?万寿观里,能治病的,不都是道长吗?什么时候有什么女科和儿科了,万寿观自家都不挂这牌子,反跑到君山医馆挂牌子。
饶是君山医馆素有声望,来看义诊的百姓,也极不情愿被分诊到医女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