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名为“红土变黄金”的国家资源开发战略迅速启动。其核心模式是“国家控股、企业运营、技术共享、利润回流”。
共和国政府以矿产资源和土地入股,成立“东非国家资源开发公司”(national),持有至少51%的控股权。
战士集团以其强大的工程力量、矿山建设能力和安保经验入股,负责矿区的基建、开采和内部安保。
兄弟集团则以其先进的冶炼技术、设备制造能力和全球分销网络入股,负责建立选矿厂、冶炼厂,并包销部分产品。
第一个试点项目选在了南部的锂钴矿区。战士集团的工程兵团以惊人的速度,在荒原上建起了具备现代化设施的矿工小镇、硬化的矿山公路和初步的选矿车间。
兄弟集团的技术团队则同步跟进,带来了高效的矿石破碎、浮选设备,以及初步的碳酸锂提炼生产线。
与此同时,在战士集团的帮助下,一条从矿区通往印度洋沿岸新建成的“联盟港”的专用重载铁路被提上建设日程。
这条铁路不仅用于运输矿石,未来还将服务于沿线经济的开发。
为了培养本地人才,由兄弟集团出资,与共和国教育部合作,在首都和几个资源大区建立了“东非资源学院”和多家职业技术学校。
聘请国内外专家(包括大量来自战士集团和兄弟集团的工程师)授课,定向培养地质、采矿、冶金、设备维护等专业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
艾莎的那位梦想学医的同学,或许未来会改变主意,因为成为一名资源工程师,同样能改变国家命运,且前景广阔。
老卡布的儿子,没有像父亲一样守着土地,他报名参加了矿区的招募,经过培训成为一名矿山卡车司机,收入远超务农,并且为能在如此宏伟的项目中工作而感到自豪。
这种深度合作模式,确保了资源开发的利益大头留在了共和国境内。
矿石不再是简单地挖出来运走,而是经过初步加工,成为价值更高的碳酸锂、钴精矿等产品,再出口或用于下一步的国内产业链建设。
共和国获得了税收、分红、就业岗位以及宝贵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矿产资源的高效开发,为东非共和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原料基础。
叶柔和叶眉敏锐地意识到,全球能源转型是大势所趋,谁能抓住先机,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在兄弟集团的全力技术支持下,共和国开始雄心勃勃地构建其新能源产业链:
1.电池制造:利用本土的锂、钴、锰、镍等资源,兄弟集团在共和国境内投资建设了大型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生产基地。
这些基地采用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产品不仅满足自身需求,更开始向整个非洲市场乃至欧洲、亚洲出口。
其成本优势(靠近原料产地)和质量可靠性(兄弟集团的技术背书)很快凸显。
2.光伏产业:东非地区光照充足,发展太阳能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