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都坚持自己的主张,谁也不服谁,争吵得面红赤耳。
皇帝不着急,没有打断两人的争辩。
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政见不同很正常,只要是在为大秦着想、忠于皇帝的前提下的争论,是子婴允许的,适当的争辩并无不妥,有些道理能越辩越明,要是臣子之间无法辩明的,由皇帝来拍板。
这时,钟平又道:“不对不对…”
“行了行了!”
皇帝终于打断两人的争辩。
“邹卿家和钟卿家所言,各有道理,但都还不全面。日后大秦统一天下、治理天下,需武力和怀柔、教化并存,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缺一不可。怀柔手段需要有武力作为后盾;若只依赖武力,忽视怀柔和教化,不能使民心归服。至于以武力为主还是怀柔为主,视不同情况而定。”
皇帝所言,句句在理,六个臣子很认同。
大业皇帝,能礼贤下士,听得进正确谏言,而皇帝本身又能有远见卓识,能有自身的主见,更证明皇帝的雄才大略。
陈平拱手道:“今日听陛下所言,臣受教了!”
其他五人,亦对皇帝佩服之至。
赵佗道:“陛下,楚国准备攻秦,我们须提前准备。臣愿到巴郡,率军迎战。”
王元道:“陛下,臣也愿意率军迎战,定能击败楚军。”
韩信领兵在外,王元和赵佗,是目前军职最高者,该派谁作为主将呢?
子婴要进行全方位思考、衡量。
按照统兵能力而论,王元或许胜赵佗一筹。
但赵佗当初作为任嚣副将,率军数十万南征百越,又镇守百越十余年,都取得了成功,具有在山区作战丰富的经验。
两者相抵,王元和赵佗就旗鼓相当了。
又再考虑到以后灭六国、匈奴,还有许多大仗要打,王元比赵佗更适宜作为主将。
子婴又再考虑到,敌军统兵这是龙且、彭越,而不是项羽。
想到这里,派谁作为主将,答案已经有了。
子婴分别看向王元、赵佗。
王元神情较为平静,赵佗则是充满了期待。
子婴对赵佗道:“赵将军,即将面临的巴郡作战,由你作为主将。”
终于有机会担任主将了,赵佗大喜,拱手道:“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望。”
他又再道:“陛下,臣还有个问题。这次作战,是只把楚军阻挡在巴郡以外?还是可反击攻入武陵山?”
子婴略作思量,回应道:“若无机会,将敌军打退便可;若有机会,那就反击攻入武陵山区,将苗人纳于大秦掌控之下。”
赵佗领命。
陈平道:“陛下,楚军还只是在训练,计划明年秋收后攻秦。我们也没必要过早集结大军于巴郡,等今年秋收后,在巴蜀一带的男丁冬训,把地点放在巴郡。等明年秋收完毕后,集结十万以上兵力于巴郡,特别是多调派猎人出身、善于山林作战者,以逸待劳,等待楚军到来。”
古代的征战,要考虑到农耕情况,力求把征兵对农耕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赵佗道:“岭南越人,还有南征百越的老兵,皆适宜山林作战,可多调派他们参战。”
陈平和赵佗的建议,子婴都采纳了。
商讨完毕后,子婴跟这六个最重要臣子共进晚膳。
吃饱饭足后,六人离去。
六人走出书房外,邹离和钟平相互、冷冷地看了对方一下。
钟平“哼”了一声,拂袖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