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司位于皇城南边的太平坊内,建筑面积非常大,整整占了半坊之地,是国家专门用来考核、选拔人才的地方……卯时左右,二人顺利来到了这里。
放眼望去,吏部司大门前,站满了前来参加选拔的考生,大约有一千二三百人之多,基本上都是衣着华丽的权贵子弟!
这不奇怪,有资格向朝廷举荐人才的,大都是达官显贵、士族门阀。
而他们举荐的人,基本上都是自家的亲朋好友、弟子门生,或者是你举荐我家的孩子,我举荐你家的孩子,互相帮助。
至于寒门学子们,那怕再是才华横溢,也很难获得一个被推荐的机会,更加难有出头之日……说到底,大唐朝的仕途之路、依旧被士族牢牢控制着。
……
距离进场还有一段时间,考生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议论着选拔考试的事情,李昭当即扎进人群中,竖起耳朵认真听起来……
“各位兄弟听说了吗,这次的选拔考试共有四道题:贴经、墨义、诗赋、策论,限一个时辰之内答完;之后由主考官阅卷,从中录取一百二十名优异者,其中前三名进入弘文馆,以后专门陪伴皇子、皇孙们读书,那可是一等一的好差事,前途不可限量。
四到十五名,进入三省六部,授予起居舍人、通事舍人、门下录事之类的官职(正六品),好好的勤学苦练,以后也会有个好前程;十六到四十名,派往各道、州的衙门当中,授予司功、司仓、司户之类官职(从六品);至于剩下的八十人,只能到小县衙中任职,一点一点的往上熬了。”
一位白面中年人,摇头晃脑的讲述着,显然是经验丰富之士。
“弘文馆、三省六部,小弟是万万不敢想的,能够侥幸进入道、州一级的衙门中任职,那就是列祖列宗保佑了。”
“哎,考不上就考不上吧,千万别动歪心思啊,你们知道这次的主考官是谁吗……乃是当朝左相-李适之,有名的铁面无私、执法无情,谁要是作弊被抓住可就惨了,不死也得脱层皮!”
……
李昭正听的津津有味呢,白馍拽了拽他的衣服,又指了指大街东侧,只见一辆华丽的马车疾驰而来,在大门前停稳之后,从中下来两个肥头大耳的家伙,正是李冲、李飞兄弟。
与此同时,两个胖子也看到了人群中的李昭。
双方目光碰撞之后,都在心中偷笑起来,至于谁能笑到最后,那就各凭本领了。
……
“隆!——隆!”
卯时二刻,吏部司的大门打开了,从中涌出数十名青衣小吏、以及上百名手持水火棍的差役,手中还捧着厚厚的黄册。
“全都听真了,凡是入场考生,一律验明正身,若有冒名顶替者,定然严惩不贷……排队,快点排队!”
“以往从不验明正身的,这次为何多此一举呢?”
“这是左相的命令,不验身者,不得入场。”
……
举荐制度有不少优点,可也有不少弊端,冒名顶替就是其中之一,比如说某个门阀大族,有官职、有人脉、有金钱……很容易弄到了被举荐的名额。
可偏偏自家儿子不争气,吃喝嫖赌样样精通,读书识字样样不行,参加选拔考试肯定过不了关,怎么办呢?
有办法,就是花钱雇佣一个满腹经纶的寒门子弟、替自家的傻儿子去参加考试,从而获取官职……此类事情,层出不穷。
以至于有人讽刺道:
举秀才,不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