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牛,你有没有一种感觉,就像我们无论做什么,背后都有一双眼睛在盯着我们一样?”梁祯问。
刘若抓捕广全失败的来龙去脉,章牛都听说过,因此梁祯这一问,章牛便点点头:“确实像有人泄密。不过,四郎将这范围扩得太大了,不好查。”
章牛指的自然是黑齿影寒叫了一大群人来“表决”到底要不要抓仙师广全的事。
“那你心中,可有可疑之人?”梁祯道,“不要怕,只管说出来。”
“哥哥,这可疑之人多了去了,刘若当天带了一百个人去抓广全。这么些人的调动,想必只会惊扰到更多的人。这些被惊扰到的人,光名字,都可以列三天三夜。”
章牛说得不错,一百人的出动,势必会在城中引起轩然大波,就算这其中都没有奸细,但广全只需在官府旁安排数个耳目,便能提前将消息传回福祥道坛,从而完成杀人灭口,纵火灭迹之事。
“知道了,你去吧阿牛。”梁祯点点头,然后叫来了张既。
张既负责的是太守府中的钱帛之事,也就是说整个太原郡,无论哪个曹属要干些什么事,只要涉及钱帛车马的,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当然这个人并不包括他,也包括他身旁的数个文吏及长随。
“曹中的文吏、长随,可有新进入职的?”梁祯问道。
张既回答得很爽快:“有,不少人都是年初被举荐进来的,基本都是郡中各豪门的子弟。”
“将他们的典籍交给刘若,让他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些什么。”梁祯道。
“诺。”
“德容,这些个月你一直都在晋阳,可曾知道一些蹊跷之事?各曹属的用度,有无异常?”
“这些月来,开支最大的是军伍,占五成以上。其次是刘若的缉事曹,占了一成。”
“一成?他都买了些什么?”
“绢帛。”
绢帛,是一种丝织物,在纸张变得廉价易用之前,一直都是一种重要的书写、绘画材料,但它到底是丝织物,因此价格极其昂贵,通常一片轻飘飘的,四寸见方的绢帛,造价便能直逼等重的银块。由此可见,在东汉末年的时候,能够
(本章未完,请翻页)
读书识字的,都是非富即贵之人。
“德容可曾问过刘若,这些绢帛是干什么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