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南面出现一根淡淡的烟柱时,狄奥指挥的巴斯顿学生团暂编第3营,正按原定计划潜伏在距离石桥不远的树林中。由于距离较远,没有人意识到那黑烟居然弥散出一股死亡的气息,即便瞧见了,也觉得那是进攻方捣鼓出来的。
卡伦斯和库尼森相继倒下,两个各有所长的青年,再也没机会跟巴斯顿军校的同伴一起勤学苦练,曾经憧憬过的远大未来,随着鲜血渗进泥土,生命力迅速消失,徒留斑驳痕迹……
隐隐听到几声若有若无的枪响,魏斯感觉左眼皮猛地跳了几下,但他心里想到的却是尼古拉,他那边该不会出什么状况吧?
有布鲁克斯少校带着一票特勤战士近身保护,会有什么意外状况呢?在来这之前,魏斯不动声色地将他们每个人都“识别”了一遍,每个人都是自然又环保的绿色,如果他们的立场或意识有问题,自己应该会有察觉才对。
想到这些,魏斯宽慰自己稍安勿躁。这毕竟是数十万大军相互对抗的演习场,除了划定区域的实弹射击,士兵们携带和使用的均为空包弹,即便擦枪走火,也不至于造成太大的危险。
于是,他安下心来,继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将桥梁周围的敌军情况摸得一清二楚:这座南北走向的桥梁,北侧有4名士兵,配备的武器是一支手枪、三支步枪,南面有3名士兵,配备的都是步枪。
在这个临时设立的哨卡,没有机关炮一类的重武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出现要塞式的抵抗力,而且处在纵深腹地,士兵们的警惕性不高,站岗巡逻,居然长时间地面朝一个方向,或是两人凑在一起聊天,造成警戒视线存在较大盲区……
另一个直接关系到行动成败的关键,敌方运输车辆,同样是魏斯细心观察的目标。上午9点10分和中午12点20分,出现了由南往北的运输车队,小汽车和货车的数量分别是1+14+1、1+13+1;上午10点40分、午后1点30分,由北往南也各有一趟运输车队经过,小汽车和货车的数量都是1+13+1。由北往南时,车上装运了较多物资,底盘压得很低,而由南往北时,车上负荷很轻,底盘几乎没有下压,而跟着押运的士兵,由北往南和由南往北都是每车3-4人。
有组织、有规律的运输,没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嫌疑,说明这确确实实是敌人的一条物资运输线。袭取这座石桥,伪装成哨兵,在运输车队经过时,趁押运人员不备再度偷袭,得手的概率应该很高,甚至可以考虑二杀、三杀,将用不少的汽车统统“处理”掉,最大限度地破坏敌人这条补给线,从而赚取尽可能多的演习积分……
魏斯不光考虑了这个计划积极的一面,也冷静地反思着它的不足。天黑再行动固然稳妥,弹如果上半夜没有敌人的运输车队经过这座桥,按原定计划行动得手之后,还得等到下半夜才能劫车,留给他们跑路的时间依然不多。若是下午行动,把握好运输车队经过的间隔,不响枪一般不会引来埃波伦叶镇那边的“敌人”,接下来就能争取到大半夜甚至一夜还长的时间。
还有,这些运输汽车的自带油料能载着他们跑多远,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4时许,又一队由南往北的运输车队出现在了视线中。按照之前观察到的规律,再有那么一个多小时,由北往南的车也将从此经过,那时恰是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