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哥估计也很疑惑,我为什么会冒昧约你出来吃饭。在我去香港工作之前,曾在曼哈顿唐人街居住过一段时间。
曼哈顿的下城区从二十世纪初,就已经不是工业区了。现在大量工厂挤在曼哈顿唐人街民房之中,不但使得华埠的住房供需失衡,让房租变得更高,还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我没记错的话,喜士打街去年就发生过一场火灾,起火原因好像是一间制衣厂里的搬运工乱扔烟头。”周阳起了个头,却没有直接挑明来意。
“周老弟你说的确实没错,我们不是没想过把工厂往外搬。但是美国这个地方比较欺生,我们华人又长期被歧视,搬到其他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风险很大。”林建忠解释道。
有人也许会问,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每个选民手中都有选票。政客们把一个地方的经济搞上去,比如通过招商引资,给选区内的居民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不是更容易收获大家的爱戴吗?
但如果是从无到有搞一个工业区,就算像国内的佘口那样动用大批部队工程兵,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完成基础的三通一平。
而在工会势力强大的美国,工人们朝九晚五,每天干完八小时就下班。
在这种效率下,平整土地、建厂房、安装设备这一套流程走下来,估计工厂还没来得急投产,当初引进该项目的官员早就已经任期结束了。
所以政客们与其把精力花在这种见效慢的承诺上,还不如去搞其他更容易操作的事情。
比如提高福利、向企业和富人加税、反对堕胎等等,几乎是每一个民主党人对选民的承诺。
即使他们上任何最终没能实现这些承诺,那也可以把锅甩在投下反对票的共和党头上。
“如果纽约市政府支持华裔在布鲁克林再建一个唐人街,不知道林氏集团和华埠里的其他工厂,有没有兴趣来一次大搬家?”周阳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真正目的。
“市政府支持?”林建忠疑惑的问道。
“我前面提到的卡罗琳·肯尼迪女士,准备在布鲁克林区进行一些尝试,会挑选一个陷入衰败的社区进行重建和复兴。
你知道的,肯尼迪家族是美国民主党内的一方巨头,爱德华·肯尼迪在国会参议院内有很大的影响力。
而纽约恰好是民主党的铁票仓,所以卡罗琳应该能从市政府那里,争取到许多支持政策。
但是复兴社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实际上卡罗琳的另一个叔叔罗伯特·肯尼迪,在1967年代表纽约州做国会参议员时,曾经在布鲁克林进行过类似的尝试。
我们分析了罗伯特参议员当年失败的原因,他主要把精力放在了改善社区的住房条件上。通过成立专门的社区重建公司,来投资翻新大量无人居住的房子。
然后又从联邦政府那里获得7300万美元的专项住房抵押贷款,来帮助社区内居民降低购买住房的门槛。
但他的做法就像无根之萍,抵押贷款的利率再优惠,也不代表买房者就不用还钱。只要他们以后的收入出现问题,房利美公司随时都会买下的房子重新收走。
所以只有增加社区内的就业机会,保证购房者能有稳定的收入,才能维持社区长久繁荣的正确出路。”周阳耐心地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