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宠偷看一下三人的脸色,也觉着好笑。他领旨谢恩,然后带着几人再次分宾主落座。
赵鼎笑道:“恭喜高王爷了!官家恩典,恁已经是小三公了。这个太师教太子学问,太傅教太子学武,恁这个太保需要保护太子的安全,这是国之重事,还请王爷随我去临安就职。”
高宠丝毫没有推辞笑道:“好!这也是我应该做到的。不过有一件事可能赵大人不知道,我已经准备近日和欧阳大人的千斤欧阳鸾小姐成亲,现在远行多有不便,还得请赵大人原谅。”
“哦,这是好事,说不得我也要讨一杯水酒喝。只是不知道王爷什么时候能够动身,官家盼望王爷犹如干苗等待雨露。”
“这个应该时间不长,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一个月应该可以。”
赵鼎没有想到他这么痛快的答应,这一个月说长也不长,自己也可以做主答应。倒是欧阳珣很不乐意的道:“高宠,国事为重,休要儿女情长,还是早些起身为好。”
高宏看了他一眼笑道:“老大人,我的官职是国家的太保,负责保护太子的安全,这官家还没有立太子呢?我去了保护谁?”
欧阳珣一下被怼的无话可说,倒是让赵鼎还得为他们开解,最后他们暂定下了一个月的时间。
高宠素来敬重赵鼎这样的臣子,就像欧阳珣和李邈,陈遘虽然多次和他对着干,他也是尽量的克制,从来没有为难过他们。
看着眼前的赵鼎,高宠道:“我素来敬佩赵大人的忠义,也听说你有几位公子都是名门之后当时的大贤,我想征辟他们为开平府主簿,不知赵大人可愿意割爱。”
欧阳珣三人一听就暗道不好,不过赵鼎却不这么认为。自己的儿子几个儿子受了自己的牵连,一直是官运不旺,现在还是8品的小官。
这个开平府虽然不在南宋,可是起点很高,一个主簿最小就是正六品,这要是在这里熬上一段时间,回去最少也是一任的知县,也算是真正的成为了官。想到这里赵鼎对高宠千恩万谢,就答应了下来。
赵鼎从高宠这里得到了满意的回答,也没有多待,急匆匆的带人回了临安。高宠也十分的客气,派遣曹宁将他送了回去,同时派人去江西吉州庐陵芗城,征辟在家为服丧的胡铨为自己的从事中郎,协助长史、司马管理府中各类事务。
历史上这个胡铨是赵构在淮海策问进士,胡铨对御题问“治道本天,天道本民”。
他回答说:“汤、武顺从民众而兴起,桀、纣顺应天道而灭亡。现在陛下起于干戈锋镝之间,外乱内讧,而策问臣下数十条,都质问于天道,而不倾听民众呼声。”
又说:“现在的宰相不比过去的晏殊,枢密、参政又不是过去的韩琦、杜衍、范仲淹。”答问长达一万多字,高宗看到而惊异,打算把他列为第一名,有人忌恨他的耿直,移为第五名。
登第之后,胡铨被授为抚州军事判官,未上任,恰逢隆佑太后(孟皇后)为避金兵逃到赣州,金兵随后追击,胡铨以漕司檄文统摄本州幕僚,召募乡丁辅佐官军抵御。最后胡铨因功受赏,转官承直郎;后为父服丧,并随乡人萧楚学习《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