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王振一上台,立马把太祖朱元璋挂在宫门口刻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的铁牌摘下来,砸了个稀碎,以此来宣布,大明朝的太监雄起了!
他的确雄起了,他勾结内外官僚,诛杀正直官员,专横跋扈,权势熏天,不可一世,举朝称其为“翁父”。
结果,大明却是痿了。
这个“翁父”差点把大明给瘟了,他怂恿英宗御驾亲征,又指挥大军到处乱窜,二十万明军被几万瓦刺骑兵杀的屁滚尿流,一百多名随驾从征的文臣武将全部战死沙场,就连英宗皇帝都被瓦刺部俘虏了,硬是创造出一个土木堡之变的奇迹。
土木堡之变差点断送了大明数百年的基业,盛极一时的大明开始陷入急速衰败中,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四朝都受其影响,朝纲败坏,民不聊生。
直到明孝宗弘治年,孝宗皇帝朱佑樘罢免奸佞,重用贤能,严加节制宦官,在他的治理下大明朝终于有了起色,百姓又开始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
可惜,好景不长,他儿子明武宗朱厚照又不计教训,重用宦官刘瑾,这个刘瑾欺上瞒下、党同伐异、纳贿自肥、专擅朝政,作威作福,鱼肉百姓,时人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
整个正德朝被他搞得乌烟瘴气,到处都是叛乱和民变,外寇也乘机开始入侵,好不容易经过弘治中兴缓过一口气来的大明又被他整的民不聊生,祸乱一直延续到后面的嘉靖和隆庆两朝。
到了隆庆开关之后,大明总算慢慢恢复了一点元气,这个时候又出了个有名的太监冯保,不过这个冯保却不专权,反而与张居正配合,推行新政,大明因此走上中兴之路,史称“万历中兴”
后面出现了国本之争,明神宗对大臣极度不满,开始耍脾气,以连续不上朝作为报复,整日在深宫中不理政事,以致朝中党派林立,互相倾轧。
但是,这一时期,先后出现了西北哱拜之乱,西南播州之乱,东瀛大军入侵朝鲜,大明连年大战,却场场都获得了胜利,不得不说,文臣争是争,但还记得国家安危,宦官却是只为争权夺利,完全不顾国家安危。
像后面明熹宗天启年间的魏忠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为了争权,肆意诛杀异己,以致朝政混乱,内忧外患不断。
他争权的确争赢了,到天启后期,整个朝廷几乎全是阉党,世人都只知有九千岁,不知有皇上了。
但是,大明却完蛋了,紧接着,崇祯朝,大明亡国!
当然,大明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不能完全归咎于他一个人,但是,不可否认,正是因为他祸乱朝纲,诛杀异己,将正直的文官几乎杀了个精光,才造成了后面崇祯朝无能臣可用,再加上天灾不断,战祸连连,大明这次没能再撑过去,轰然倒坍了。
纵观整个大明朝的历史可以看出来,太监的确可以左右大明朝的发展。
正直忠诚的贤宦与皇帝又或文臣配合,可以促进大明的发展,永乐盛世的郑和和万历中兴的冯保就是很好的例子。
而专横跋扈的奸宦一旦独揽大权,大明不死也得脱层皮,正统朝的王振、正德朝的刘瑾和天启朝的魏忠贤都是很明显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