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一系列的排查,沈砚白认为,问题应该出在上海这个地方,这样看,老邢就有问题嫌疑了,当然老邢本人不会有问题,否则巡抚早就暴露了。
绍处长说他也想到了这一点,但有个问题自己过不去。如果是老邢的疏忽,导致暴露,那么日本人怎么不抓他?他的身上同样有太多的机密,基于这些考虑,绍处长说他不认为问题出在老邢身上,他很怀疑是船长与老邢分手之后,船长或者是虾子被人认出来了,所以日特在火车上一路尾随,这个也是虾子的判断,因为虾子是当事人,虾子说,自己和船长是在火车上被人盯梢的,虾子非常确定。
一系列的推理还在进行,小会议室里的光线却渐渐暗了下来,天已至黄昏。绍处长也觉得很费精力,于是提出休息片刻,随后打了电话,不多一会儿,两个中尉敲门进来,两个大饭盒,一个小保温桶,放下后中尉便离开了。
绍处长一边打开饭盒,一边说道:“简单了一点,就算晚饭了,特意让人买的小笼包子,这家的味道不错,你尝尝。”
一人一饭盒的小笼包子,里面还淋上了些香醋,绍处长又拿来了两个茶杯,保温桶里的热汤直接倒进茶杯里,这是榨菜鸡蛋汤。绍处长说,自己也常加班,就这样简单对付了。
看着沈砚白吃着小笼包子,绍处长问:“怎么样,还行吧?”
“嗯,真不错,跟我印象里差不多,”沈砚白边吃边说,“嗯,可以,家乡的味道啊。”
绍处长说:“你说对了,我还怕你吃不出来呢,告诉你,这家店的老板就是南京人。”
简单的晚餐之后,继续分析,对照笔记上罗列的论点,沈砚白说,她认为应该就是两种可能性了。第一,就是绍处长和虾子的判断,与老邢没有关联,是老邢离开之后,船长和虾子被特务怀疑或认出,并随之盯梢。不过,虾子也说过,与老邢分手后,他和船长就直接去了上海火车站,也就是说,在很有限的这段时间里,虾子和船长被特务盯上了,而且特务也一同登上了这列火车。
沈砚白又说,如果事实真是这样,那暂时就不用查了,因为我们没有更多的推理条件,要查也只能到沦陷区去查。
暂时排除上面这个可能性,那么就仅剩最后的一个推理了,也就是老邢的问题,老邢的行踪或很早就暴露了,这才延伸跟踪到了船长和虾子。
沈砚白说到这里,绍处长立刻就反驳道:“这没有道理呀,老邢暴露的话,为什么不一起抓?”
“对,这就是问题症结,”沈砚白说,“显然老邢个人没有问题,假设老邢的疏忽导致行踪暴露,日特尾随,然后顺藤摸瓜,抓了船长,却不抓老邢,只有一种可能,道理还是说得通的。”
说到这里,沈砚白却停住了,绍处长则问道:“哪种可能呢?”
短暂的一个思考,沈砚白说:“绍处长,你先回答我一个问题,假设老邢当时也被日特抓了,你判断一下,老邢会怎么样?”
“老邢久经考验,不会有问题,他和船长一样,老邢这个人我很了解,他要是被捕了,那么他只有一个选择,殉国。”
“你确定?”沈砚白问道。
“我确定!”绍处长回答的很干脆。
沈砚白说:“你如果真的能确定,那我就认为日特也同样会很确定,他们的判断是,抓了老邢价值小,不抓则价值大。”
绍处长皱着眉,一时间没有理解沈砚白话里的意思,片刻,醍醐灌顶一般,一下子脑袋里的迷雾像是瞬间消去了一样,“你的意思是,老邢身边有日特?”
沈砚白答道:“不是我的意思,我只是做一道推演题,只是推演,是否与事实相符,很难说,没有足够的已知条件,我不做判断,我只提供思路。”
绍处长点点头,说道:“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