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大柱虽然还没有编制,但却是实际上的淳安县民兵大队长,淳安的乡勇都听他的号令。
哪怕已经是平稳度过了改稻为桑,恢复了生产,但淳安也没有放松下来,乡勇的队伍保留,对淳安县内进行日常的治安维护。
主要原因当然是压制本地大户,不给他们行险的机会,也保障内部的治安环境。当然,倭寇相关的考虑也是有的。
这时候倭患严重,连年遭到倭寇侵扰,百姓们实在是苦不堪言。先前胡宗宪就得到了消息,已经下了命令,各地方要注意戒备,警惕倭寇的行动。甚至在一些地方,已经与倭寇交上了战。
于是也就有了今日的收获。
王言扫了一眼被绑缚起来鼻青脸肿的众人,随意的摆了摆手:“这事儿去找大老爷,让他给胡部堂汇报,再派人把他们都给送去,让胡部堂来审。”
齐大柱应声点头,转而问道:“三老爷,倭寇都来打探情报了,是不是咱们
这边要闹倭寇了?”
“有可能吧,回头你组织乡勇都操练起来,另外日常巡逻要更加严密,但有敌情立马响应。此等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小心无大错。咱们淳安的百姓们够苦了,这才刚要过上好日子,可不能让这些倭寇给咱们毁喽。去吧。”
“是,三老爷。”齐大柱带着人又离开了。
倭寇也不都是小日本,更多的还是这边沿海地区的走私大户,他们圈养海匪,纵横附近海域,为祸内陆。
这些海匪的可恨,不比小日本差几分,都是恶贯满盈,该千刀万剐之人。
好像陆地上的山匪一般,开始时候是苦命人跑山里谋生路,后来聚拢的人多了,一起做坏事的负担就越来越小,及至最后习以为常,已经不知道什么是非好坏,他们自有一套逻辑。
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这个道理放到这些掌权者的身上也是一样的,时日久了,也就成了人上人了,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姓啥了,并且同样自有一套行事、思想逻辑……
当晚,王言跟海瑞一家人吃晚饭。
海瑞说道:“今日齐大柱抓了倭寇的探子,此事不可不防啊。”
“那是自然。”王言微笑颔首,“我已经安排下去了,加紧巡逻,乡勇的训练,若有倭寇来犯,我亲自提刀上阵杀敌,誓死保卫淳安百姓。”
“不必以身犯险,你在后方指挥,比在阵前杀敌作用更大。”
“我以为你怕我死了呢……”
“死得其所!”海瑞说的肯定。
王言喝了一口酒:“我亲自上阵的作用才大。乡勇们没经过战阵,没见过血,若不占优势,一触即溃,那才是满盘皆输。我这个三老爷顶在前边,带头冲杀,我不死、旗不倒,淳安就不败。你也清楚,我是会些搏杀之道的,力气又大,战场上反而还占便宜。”
海母说道:“行了,你们两个,活着的时候就别说死了的话,喝你们的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