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弛有度,错了吗?
老成持重,错了吗?
为什么都做对了,却在战场上一败涂地?童贯糊涂了,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难道战术仅仅是勇气足够就行了?
事实上,童贯虽然心神不宁,但一直以为自己是在夸飞廉军,没想到闹出了这个乌龙。可让细细想来,蕃将仿佛才是那个懂兵法的人,李逵这样的作死能手,不把自己害死,已经是老天开恩了。
童贯越想越乱,可是他不能不问。
等到入城之后,他就得继续和李逵掰扯。
文官带兵,他们有上奏的权力。监军同样也有上奏的权力。
前者上奏通过通进司,由通进司主官给事中上报给门下省,抄送中书省都事堂,再上报皇帝。而宦官监军直接越过这些官衙,给内省上书,直接会送到皇帝面前。
要是李逵和童贯的奏折南辕北辙,即便皇帝不说,也会不高兴。
因为两份截然不同的奏章说明前线将帅不和,拿大宋的社稷开玩笑。
这是一个双方需要坐下来好好谈判的利益分配过程,童贯寸功未立,这时候,他比谁都着急。
尤其是,在李逵明面上就给他穿小鞋的情况下,更是担心李逵到时候水火不进,不但不给功劳,还要在他身上踩几脚才开心。
他不得不防!
至于另外的,童贯也脑袋发昏,似乎蕃将做的要比李逵好得多,可为什么这厮就如此不耐打。不说别的,就是坚持到自己到战场,也好啊!
好在路上虽时间不长,但童贯总算是问清楚了战况。接下来的事有些需要童贯去观察,有些需要他派手下去查验。
进入兰州城的那一刻,他终于发现城头上为什么人头攒动了。
一队队蕃兵被看押着修城墙。
兰州城自从二十多年前第一次修建,自仁宗以后,第一个修兰州城的人是宦官李宪。之后经过大宋,西夏,青塘三家轮流控制,除了大宋有心修建城池之外,其他两家可都没有修一座坚固的城池的打算。
这导致兰州城破破烂烂,尤其是城墙,更是荒废不已,不修葺,几乎不能用了。
童贯之前也来过兰州城,他也清楚,修城墙是个正经事。只是见到李逵的那一刻,他心里还是膈应的不行,但即便这样,他还是脸上堆满笑容,恭贺道:“恭喜李大人收复兰州城。不知道李大人是否能将俘虏名册给咱家清点?
就李逵对他的态度,童贯说什么也不相信李逵会妥协于他。
甚至他担心惹怒了李逵之后,会引起李逵更猛烈的报复。毕竟,这厮的小心眼他也算是领教过了,现在后背还疼着呢?
“小二。”
李逵对着城墙上喊了一声,很快一道身影从城墙上飞快的冲了下来,跑到李逵面前:“少爷,你叫我?”
“俘虏名册呢?”
“在陆参军手中。”
“让他带着名册给童公公送去。对了,还有立功的名册也给童公公送去,让库房整理好首级,给童公公查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