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的平衡之道思考完后,莫连山又不知觉想到曹操,曹操的用人策略。?他们的平衡之道有许多不同,根源却是各自位置得到的方式不同。
关于曹操的故事,是原剧情里描述最多的,最能体现一个真实又有才能的君主。
东汉末年的三国,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魏、蜀、吴三家,为争夺全国的统治权,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生死大搏斗。
“若建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三国的创立者,都知道人才对他们功业的极端重要。他们在争夺人才中争天下,在争夺天下中争人才。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三国的纵横捭阖、军事较量,是一场争夺人才的大战。“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曹操在革新吏制中选贤任能,使用得当人才为争夺江山打下了基础。
这些谋士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自然给予的待遇不低。曹操对于人才没有感过剩的时候,多多易善。知道司马懿有才干,便让他出来做官。可司马懿称病不出,曹操便吓他说不出来就收监,司马也只好出来了。
曹操对于人才,没有阅历和门第的偏见。那么,同时从历史上也可以看出人才对于曹操的重视。
三国是兵慌马乱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年代,《三国演义》是乱世的故事;乱世之中,人最聪明,计策最多,策略最绝,人物最富有色采的。但这些计策,策略,人物都在启示着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应付日趋复杂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具有借鉴。
对于曹操的用人之道,莫连山慢慢也摸索出了几分门道?。
曹操前期的五位重要谋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都是主动投奔曹操的,其中有四个人来自曹操的对手的阵营,郭嘉和荀彧是从袁绍那里投奔曹操的。
郭嘉临走的时候跟袁绍的谋士说了一番话,这番话很重要,郭嘉是这么说的,他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郭嘉的这段话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就是一个智慧的人,尤其是一个准备做谋士的人,要能够善于为自己选择一个好老板。你要是老板选错了,那你这一肚子的学问、知识、谋略,那你就没有用武之地;如果你老板选对了,那你就可以功成名就。
第二层意思,袁绍不是一个好老板,为什么呢?袁公徒效周公之下士,那么周公是如何下士的呢,“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就是说他正在洗头,突然有人通报说有一个人才来了,马上停止洗头,把头发抓住去接见。
正在吃饭的时候,有人通报说人才求见,马上把嘴巴里的饭吐出来,然后出去接见。洗一次头他三握发,吃一餐饭他三吐哺,他非常尊重人才,求贤若渴。
郭嘉说,这个样子袁绍是学会了,但是没有学到周公的精髓,所以袁绍的礼贤下士是靠不住的,何况袁绍本人还有一些什么毛病,所以袁绍不是好老板。还有第三层意思,郭嘉没有明说,我们可以猜出来,那就是曹操是个好老板。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谋士郭嘉的眼里,曹操才是一个能够成就大事的人,所以他才毅然决然地离开袁绍投奔曹操。
也就是说,人才都是择贤主而归附的,因为人才只有在一个好老板手底下才会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