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渤海国之后,就有可能前往美洲地带了。
但那样的话,就算极有可能击败尚处于氏族社会前期的印第安人,并在那里建立一个国度,在周围全无威胁的情形下,这个国度最终会嬗变为何等模样完全不可预测。
一个国度,如果一直在没有压力的情形下存在,一旦稍有压力加上,必定崩溃,没有任何意外。
于是,美洲,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
在浑义河(翁金河),正在与默延啜对峙的王忠嗣此时接到了李隆基的密旨,而颁旨的官员此前也去了回鹘王庭。
双方和解了。
这也是可以想象的,骨力裴罗曾经跟着自己的父亲带着部众南下依附大唐(与契苾部、思结部、浑部一起,参看前文),深知大唐的厉害,自己若是在尚未一统漠北的情形下再与大唐交恶,回鹘人的覆灭也会在旦夕之间!
双方达成了秘密协议,不过在实现这个协议之前,彻底灭亡突厥汗国才是重中之重。
于是,一个罕见的情形出现了。
此时在漠北两大势力,回鹘、唐军不约而同朝着契苾部故地出发。
目标,檀石槐台!
至于留在浑义河附近的三万帐突厥老弱妇孺,一半被回鹘人接纳了,就留在原地驻牧,一半则在王忠嗣女婿元载的率领下南下阴山南麓——大唐准备将其安置在已经空虚的后世鄂尔多斯草原一带。
大唐,虽然表面上虚怀若谷,海纳四川,实际上骨子里的“华夷之防”一直存在,他们将这些部族迁到内地,但并没有将其编户齐民,而是继续在某地设立羁縻性质的都督府、折冲府作为护卫大唐的“藩篱”。
在大唐强盛之时,这种四夷来朝,“争相”护卫边境的“盛况”自然让人沉醉,不过稍有风吹草动,藩篱也会反噬。
作为过来人,孙秀荣自然不会这么做。
想要诸部真正的归心,编户齐民,将其全部纳入都督府的管辖,并让其体会到都督府的恩德才是最关键的。
以前,草原上的普通牧户别的都不怕,为贵姓饲养牛羊再苦再累也无妨,他们最怕的反而是部落里出现一个有着雄才大略迹象的人物,一旦有那样的人出现,部落就危险了。
兵役,才是他们最担心的,因为有雄才大略迹象的人最终能够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一旦失败了,就是部族覆亡之际。
但孙秀荣不是这样做的,他通过大力发展农、工来强化常备军,就算有战事来临,也很少用到部族骑兵,而担当职业兵的青壮在部落里又有无上荣光,这样的部落大汗才是他们希望见到的。
若是这样的大汗在不扰民的情形下不断取得胜利,威望自然会越来越高,最终会达到“博格达”、“腾吉斯”那样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