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自然又很得大家的好感,这些家伙吧,其实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肯定。
从一定角度来说,只要你本身有超出他们的实力和能力,行事也没有特别得人诟病的地方,你能把两三岁的孩子哄好,就同样能把他们带好。
等到他说的观点都开始重复的时候,段誉总结道,“大家说的都很好,都很有见地,那么,何大人,你们的看法呢?”
何维世他们把段誉的这系列操作都看在眼里,都不得不承认,太子对付这些纨绔,确实很有一套,从现在的结果看,已经是太子叫他们往东,他们绝不会往西的状态。
何维世也早就准备好了自己的观点,“殿下,臣以为,律法很关键,”
“从此前那些朝代的经验来看,那些在开国初期非常好的律法,到了中后期,往往会因为不适应当时的现状,而成为掣肘,甚至是恶法,”
“所以臣以为,对相关律法的修正,应该成为常例,”
他这话,如果单提出来,其实很是大胆。
当年王安石变法伊始,就提出了让人震惊的“三不足”,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这三不足一出,顿时招致旧党的猛烈攻击,因为儒家一些人总是坚持认为,祖宗的就是好的,历史越悠久的祖宗的那一套就越好。
在很多人读书人心目中,历朝历代,治理得最好的三个典范朝代是夏、商、周,这被他们尊崇为三代之治。
“三代”之时的帝王,尤其是夏禹、商汤、周文王被尊为“三王”,他们的道德人品和治国态度,乃是后世的楷模,“三代”的政治形式因此也最有利于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如何治理好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简单,一切按三代之治来就好。
因此,有不少读书人一直念念不忘,想着复“三代之治”,王安石的“祖宗不足法”,由此可以说是捅了马蜂窝(有点像后来有人不认识某顶流)。
何维世的这个看法,和王安石是一致的,那就是,祖宗的,未必一定就是好的。
“与此同时,还应该结合实际,推陈出新,制定更多的适合现状的律法,”
“律法完善起来,所有的事,就都能走在正确的路上,所有的事,也因此容易有好的结果,”
段誉明白他的意思,那就是定规矩,从法律的角度,规范大家的作为,这当然是正解。
他因此也知道,这位看起来像是后来外交官的何维世,可能行事就不太会像他外表那么温和。
这是王安石的信徒啊。
林韬马上补充道:“律法的修正和制定,当然很关键,但如何实施,同样关键,”
“如果实施得不好,再好的法,最终也会变成恶法,”
段誉此时真有些上政治课的感觉,“我总结一下,”他道:“二位的意思,就是要想社会稳定政治清明,我们一定要按律法行事,具体可以说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何维世和林韬,顿时都表示简直不能再赞同了。
段誉对此一点得色都没有,后来十多岁的孩子都知道这个。
段延贵马上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臣以为,平稳的交接,非常重要,无论是秦朝、汉朝、隋朝、唐朝,包括现在的宋朝,因为储位而引发的冲突,后果都很严重,”
考虑到段誉就是储君,这话,确实只有他这个宗室子弟说比较合适。
他说的确实很有道理,段誉也认真的点头赞同。
周辅仁此时叫了一声,“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