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权御群雄 > 第16章 祝融八姓

第16章 祝融八姓(3 / 3)

三百年来,他们依然没有被完全汉化,保持着半耕半猎的部族生活。

东汉未年,南中失控,许多城池的县令县长都形同虚设,实权旁落或者干脆被夷人控制。

就象这楪榆城,董随既是洞主又是族长,还自领了楪榆县长。

所以他在周边蛮夷之中的声望非常高。

要知道整个南中,可没几个部落能控制城池的。除了几个称国的部落。

楪榆城内城外都很美,后世洱海的美名不用赘述。

城中有驿站,刘瑁一行落脚驿站。

不论谁控制,楪榆都是一座汉城。刘瑁是正统的庲降都督,是整个南中地区最大的官。就算强势如董随,也得主动前来拜会,为刘瑁接风。

刘瑁没有摆架子,眼前这个中年人可不那么好对付。进为一县之长,退出楪榆城他依然是南中地区的大势力首领。

楪榆属于越嶲郡,哪怕自称越嶲夷王的高定,恐怕也不敢轻易得罪董随。

除去官场礼节,刘瑁以后辈之礼待之。

令他没想到的是孟随讲的不是夷语,而是带着川音的汉语,刘瑁基本上能听懂。

宴上,董随与刘瑁聊了很多。看得出来,他从来没有将自己当作夷人。

原来董氏一族原本是生活在中原的祝融氏后人。

祝融,是三皇五帝时夏官火正的官名。自燧人氏发明的转木取火,但有了火种不会保留和使用,后由祝融发明了使用火和留火种的方法后,黄帝封了他为主管火的正火官。

祝融,传说中的古帝,以火施化,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有人说祝融是古时三皇五帝三皇之一。住在昆仑山的光明宫,是他传下火种,教人类使用火的方法。另一说祝融原叫重黎,在担任火正官时,黄帝赐他姓“祝融氏”。在日常用语中,“祝融”是火的代名词。

伏羲死后共工作乱,黄帝派祝融平叛,虽然打败了共工,但没有杀死所有共工氏成员,黄帝杀了祝融。后由他的弟弟吴回担任火正官,依旧称祝融氏。后来吴回的后代分成八姓,分别是曹姓、彭姓、秃姓、董姓、妘姓、斟姓、己姓、芈姓,为祝融八姓。

尧帝时弃用祝融官名采用司马一名,祝融氏后人皆以八姓取名。

董随一脉是从楚国西迁的秃姓一族,因为躲避战祸而改姓董,迁至楪榆山中。

按照董随的说法,南中本无蛮夷,均皆炎黄之后。哪怕那些自古生活在这片丛林的夷族,也不过是上古炎帝之后罢了。

黄帝一统华夏后,这片山林也一直是华夏的一部分。

只是南中远离世代纷征的中原,少了些管制,也没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渐渐被中原政权所遗弃。

到后来便成了放逐罪人的蛮荒之地。

所以现在所谓的南中蛮夷,除去远古留下来的炎黄后裔外,多为被流放的夏人、商人、周人以及秦人。

都是土生土长的华夏人。

直到汉武帝时,才在南中开牂柯郡、越嶲郡,置益州郡,南中地区重回华夏治地。

汉明帝时置永昌郡。

蛮夷易反乱,其实也不是事实。只因统治阶级的税赋太高,让半耕半猎的南中百姓不堪重负,才不得不封闭道路,与政府敌对,以抗苛税。

很多夷人还是愿意在平稳而祥和的汉人统治下生活的。因为汉人聪明勤奋,跟随他们的领导,夷蛮部族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谁不希望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至少董随更愿意自己的族人做汉民。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