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英雄之一,宣州刺使大将李遇对徐温的专权心里不服,曾对人言:“徐温是什么货色?我还不知道他,这么快就到了如此地步。”
徐温听说后很生气,派柴再用带兵护送王坛到宣州替代李遇,召李遇回扬州。李遇拒不从命,柴再用兵困宣州。
徐温将李遇的小儿子逮捕,押到宣州城下示众,见到小儿子号哭哀求活命,李遇因此不忍再战。徐温派客将何荛进入宣州城内,假借吴王杨隆演的命令劝谕李遇归顺。
何荛道:“你如果想谋反,请斩我何荛项上人头,向众宣示,如果没有反心,请随我何荛出城,归顺投降。”李遇自认为没有反心,于是随何荛出城。
柴再用等李遇出来后,伺机将他斩杀,随后族灭李遇全家。
李遇的下场,让杨行密的旧将人人自危。刘威、陶雅等人主动到扬州请罪,徐温假装卑下,对他们十分恭敬,见到这些人如同见到杨行密,恭谨备至。封官晋爵后,遣回原镇守地,诸将方才放心。
天祐八年(911),徐温升任行军司马、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
天祐十年(913),徐温派遣招讨使李涛攻打吴越,会战杭州,副将曹筠投
(本章未完,请翻页)
降吴越军,李涛战败被俘。
徐温暗中派人对曹筠说:“我用你为将,你军有所求,我没有给你,这是我的过错。”并赦免曹筠的妻子儿女,不仅不杀,还厚待他们。
这年秋天,吴越进攻毗陵,徐温领吴军与之战于无锡,曹筠深感徐温的大恩,阵前投奔徐温,吴军大胜。
天祐十二年(915),徐温受封齐国公,兼任两浙招讨使,开始镇领润州(今江苏镇江),以升、润、宣、常、池、黄六州为齐国。徐温在升州设立大都督府。
天祐十四年(917),徐温迁治金陵,以长子徐知训居南吴都城扬州,辅佐杨隆演,控制南吴政权,大事都是徐温遥控指挥裁定。
◆广陵政变
徐知训仗着老爹的威名,骄横恣肆,不但凌辱诸将,还经常侮弄吴王杨隆演,毫无君臣之礼。
严可求的粉丝,东面诸道行营副都统、同平章事朱瑾,很受杨隆演的宠信。杨隆演经常在朱瑾面前大倒苦水。
徐知训早年曾向朱瑾学习兵法,得其悉心教授。后来,徐知训向朱瑾求取名马,朱瑾没同意。徐知训怀恨在心,竟然派刺客晚上去刺杀朱瑾。朱瑾武功高强,勇冠三军,这几个小毛贼怎么会是他的对手,三两下就被其击杀。朱瑾知道这是徐知训所为,他将刺客在后院就地掩埋,对此事隐忍不发,就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徐知训很疑惑,他派去的刺客都去哪儿了呢?
为了缓和与徐知训之间的矛盾,朱瑾派自己的几名歌姬去问候徐知训,向他献歌献舞献酒。这可是朱瑾悉心培养的歌姬,色艺俱佳,撩得徐知训心里面如同百爪挠心,差点没全军覆没。朱瑾这也是没事找事,你明知道徐知训胃口大,还投怀送抱,自找苦吃。
吃了亏的朱瑾,就去找吴王杨隆演,劝说杨隆演寻机诛杀徐氏父子,以除国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