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宋那些年 > 第六十章 被玩坏了的南唐

第六十章 被玩坏了的南唐(1 / 4)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认识我们的人,有说我们低贱的,有说我们内涵的;有说我们自大的,有说我们温和的;有说我们装逼的,有说我们真诚的;有说我们自私的,有说我们慷慨的;有说我们刻薄的,有说我们宽厚的;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那个我,表现哪一方面由自己决定,激发哪一方面由他人定。

徐知诰恢复李姓后,改名李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跟大唐李家扯上血缘关系。这里就有一个悬念,千年未决,李昪真的是李唐后人吗?

大唐有两个李恪,此李恪非彼李恪。

第一个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他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妃,被立为太子,伟人毛公称赞他为“英物”。

《新唐书》载:李世民有两个儿子能力最强,其中之一就是李恪,“太宗诸子,吴王恪、濮王泰最贤”,可惜,太子李恪后被太尉长孙无忌所害。

李昪说的先祖李恪是唐宪宗第十子,封建王,诏为郓州大都督、平卢军淄青等州节度大使,一生未到封地就任。

《新唐书》载:“建王恪,元和元年始封。时淄青节度使李师古死,其弟师道丐符节,故诏恪为郓州大都督、平卢军淄青等州节度大使,以师道为留后,然不出合。长庆元年薨,无嗣。”史书上没有记载李恪是何时生的,长庆元年(公元821年)五月廿一去世。根据唐宪宗长子李纯出生的时间公元794年推断,李恪死时应该还很年轻,估计不超过二十岁,史书上说他“无嗣”。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云:“徐氏诸子请昪复姓,昪谦抑不敢忘徐氏恩,下其议百官,百官皆请,然后复姓李氏,改名曰昪。自言唐宪宗子建王恪生超,超生志,为徐州判司;志生荣。乃自以为建王四世孙,改国号曰唐。立唐高祖、太宗庙,追尊四代祖恪为孝静皇帝,庙号定宗;曾祖超为孝平皇帝,庙号成宗;祖志孝安皇帝,庙号惠宗;考荣孝德皇帝,庙号庆宗。奉徐温为义父,徐氏子孙皆封王、公,女封郡、县主。”

也就是说,徐知诰改叫李昪之后,给自己扯了一张很大的虎皮作为旗子,自己出身大唐李家,名门贵胄。民间常说“五百年前是一家”,不管李昪跟唐朝李家之间的血统是否纯正,他姓李是千真万确的。

从流浪儿到小和尚,再到贵臣养子的“逆袭”,后来一路奋斗登上帝位,对李昪来说,这世间是真的有所谓的“猿粪”和“狗屎运”。

◆一代贤主

作为南唐的开国皇帝,李昪可以称得上是个一个好皇帝,好领导。

对外国策:坚持休兵息戈,保境安民。

升元六年(942),吴越国遭受自然灾害,南唐群臣都劝李昪趁机出兵灭掉吴越。李昪坚决拒绝,他认为国内百姓需要休养生息,应该一心一意谋发展,不应对外开战。

于是派使者慰问吴越国,送去了很多礼物。宰相冯延巳讥讽李昪为“田舍翁”,李昪对此只是报以“呵呵”。

对内国策:礼贤下士,虚心纳谏,勤于政事,提倡节俭,兴利除弊。

连年的征战,从中原一带流落江淮的难民很多,李昪对此积极妥善安置,实行轻徭薄赋政策,使南唐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一跃成为“十国”中的最强国。

李昪注重节俭,为了减少宫中灯油的消耗,他还发明了蜡烛。这个宫廷的奢侈品,很快推广到民间,最终造福天下百姓,成为大众的日用品。

南宋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在《南唐书》中曾这样评价李昪:“帝生长兵间,知民厌乱。在位七年,兵不妄动,境内赖以休息。性节俭,常蹑蒲履,用铁盆盎。暑月,寝殿施青葛帷,左右宫婢裁数人,服饰朴陋。建国始,即金陵怡所为宫,惟加鸱尾,设阑槛而已,终不改作。仁厚恭俭,务在养民,有古贤主之风焉。”

说李昪是个好皇帝一点都不过分,他确实有古贤主之风。为了省钱,不给老百姓增加负担,皇帝李昪穿布衣布鞋,内衣内裤甚至还打着补丁;为了省钱,不舍得点油灯,这玩意耗油,只点几根蜡烛;连皇宫也没建造,只是把之前的金陵的宅子稍加装饰了一下,加了个代表皇帝的鸱吻,设了几道一米线,加了道栏杆而已。如此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几千年来,恐怕只有伟人毛公一人可以与其媲美。

李昪未登帝之前,金陵城里就流传着两首歌谣。

其一是:“徐徐东海出,渐渐入天衢。此夕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其二是:“东海鲤鱼飞上天。”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