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宝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宋太祖赵匡胤召其弟晋王赵光义入宫饮酒,子夜过后,赵匡胤忽然驾崩。第二天凌晨,赵光义着黄袍再次回到太祖寝宫,确立了自己皇帝的身份。二十一日,赵光义正式即位,改名赵炅,是为宋太宗。
即位之时,似乎急于为自己正名,赵光义同时改年号为“太平兴国”。按照惯例,新君即位要到次年才改用新年号,赵光义比谁都猴急,他已经顾不得这些了。
赵光义,原名赵匡义,太祖赵匡胤即位后,更名赵光义,现在他即位了,又改名赵炅。看来他当这个皇帝还真有点“囧”,得位不正是赵光义一生最大的痛点,无论你如何洗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
蔡绦的《铁围山丛谈》里说:赵匡胤做了皇帝,有两样东西一直带在身边,一个是比拳头大的和田玉玉斧,一个是双节棍。因此有人怀疑赵光义为了皇位用武力杀了赵匡胤,这种说法基本不靠谱,赵光义的武功在他兄长面前根本走不过三个回合,他这么有心机的一个人,不可能以身犯险,更多的人是怀疑赵匡胤是中毒身亡的。
按照宋皇后的意思,她是想扶持四皇子赵德芳继位的。太监王继恩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给晋王赵光义通风报信,让晋王入宫继位主政,大宋江山的第二任皇帝,就这样被一个太监轻易地给左右了。
为了做皇上,赵光义连龙袍都备好了,胆敢穿着龙袍进宫,只能说明,没有赵匡胤的大宋,他赵光义就是真正的老大,皇宫禁军早已被他搞定,已经是自己的人了。
赵匡胤一生经营的是一统天下,赵光义一生经营的是一统赵匡胤的天下,一个经营的是事,一个经营的是人。南北割据政权人口数量,军队人数、大将几位、国力虚实,赵匡胤都了如指掌,赵光义从不参与征伐,这些他都一问三不知;朝中大臣家的大门朝哪开,家中几口人,甚至叫什么名字,家庭状况如何,赵匡胤不知道,赵光义门清。
赵光义登基,按照陈桥兵变的规矩,有一样学一样,太祖朝的旧臣原封不动的录用,该干嘛还干嘛,官升三级做不到,总归是要升的。
宰相薛居正加左仆射;次相沈义伦加右仆射,避宋太宗赵光义名讳,改名沈伦;参知政事卢多逊升为中书侍郎平章事;枢密使曹彬加同平章事;枢密副使楚昭辅升为枢密使。
新皇登基,先来一波福利,红包奖励肯定是有的。赵光义许诺各位大小官员,干得好,其他的福利以后慢慢给。
接着就是大封功臣,将自己身边鞍前马后忙得团团转的一帮小弟,先封个遍。首先要封的就是自己手下的四大金刚:贾琰、程羽、陈从信、程德玄。
第一个要封的就是开封府押衙医官程德玄,人家可是立有大功的,封程德玄为翰林使,赐住宅一套。
封开封府推官贾琰为左正议大夫、枢密直学士,赐住宅一套,不久,又提为三司副使,三司设置副使,从贾琰开始。
封开封府判官程羽为给事中,后改为文明殿学士,不久升任兵部侍郎,赐住宅一套。
封右知客押衙陈从信为东上阁门使,充枢密都承旨。陈从信为人恭谨强力,心计精敏,一直是晋王赵光义的管家兼财务部总经理,晋王府和开封府事无大小,赵光义都委托陈从信,是赵光义最信任的人之一。
封四弟赵廷美为中书令、开封府尹,册封齐王。
赵光义登基,攻打北汉的六万宋军还在前线浴血奋战,奋勇拼杀。收到朝廷八百里加急,新皇登基的诏令,得知太祖驾崩,赵家老三晋王赵光义即位,所有的人都愣住了,为什么不是太祖的次子赵德昭?四皇子赵德芳呢?三军再无斗志。
是跟着赵光义继续当兵姓“宋”,还是跟着潘美造反,另立新君,或者改朝换代,所有的人把目光都聚集在潘美的脸上。
潘美当即写了奏折,给传诏的使者,奏请新皇赵光义,为保三军稳定,征北大军请求班师回朝。
收到潘美的折子,赵光义蒙圈了。他可以搞定在开封的禁军统帅,唯独搞不定跟随太祖出生入死的潘美、曹彬、高怀德、党进、郭进等大将。
左正议大夫贾琰建议道:“陛下勿须惊慌,臣以为这些悍将,聚起来是一只虎,分开了就是一条虫,只需要将他们分开控制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