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鹿鼎记 > 【0267 正式成为大明一学子】

【0267 正式成为大明一学子】(3 / 6)

这是这个时代的每一个学子入学的时候,都要走的过程。

这个‘助教’是刘春石那种老童生,家境贫寒,科考无望,便在廖夫子这里打杂,既可以满足读书的愿望,也不至于生活不下去,是贫寒学子当中比较好的一种出路了。

韦宝恭恭敬敬的跪下,在孔夫子的画像前面磕了头。

他还是敬重孔夫子这位大圣贤的,是他奠定了华夏上千年之间的文化,甚至还一直在不停的影响着后世文化。文化肯定没有好坏之分,后世人不发展人家的儒学,还沿用一千年之前的思想,那是自己的问题,怪不得人家孔夫子。

韦宝对儒学了解比较片面,不成体系。

仅仅是单纯的觉得儒学的优势在于伦理学和教育学的思考,可参考论语。

糟粕的话,儒学世界观是面向过去,追求自律的方法论。

缺乏发展创新的思维和对自然科学的研究。

儒学缺乏变革已知世界的热情,长期发展迟滞的社会生产力造成儒学的偏离,例如君权独大,例如对女权、对新兴事物的漠视。

这些都是后世没有发展儒学,韦宝反正觉得不关孔子的事情。

儒学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总的来说,价值大于局限。

韦宝个人觉得儒学文化的价值体现在“仁义”为个人树立了端正的三观。

仁包括积极意义的忠与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并成为三观端正者的追求与底线。

假如没有儒学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否会有更加优秀的文化作为主流,以至于能够帮助个人树立更加完美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更趋近于圣人的高尚品格,谁又能说得清楚?

从家庭与国家角度来讲,儒学文化的价值体现在“礼乐”为集体稳定存在制定了典章制度,良风美俗与道德规范。

儒学“生逢乱世”,并能够在战乱频繁的春秋战国时代扎根,成长,壮大。后又被西汉统治者作为官学“独尊”。其对于家国稳定存在作用可见一斑。

而且,儒学一方面提倡夷夏之防,十分注重激励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同时又以近者悦,远者来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胸怀,倡导民族和谐,友好相处。

因此,儒学文化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价值。

“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正能量的发展目标,韦宝觉得适宜于每一个人。

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没有局限性,儒家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自然有着其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如礼乐制度中的对女性的不平等对待——三从四德。造成了两千多年来传统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韦宝觉得经过历史的淘洗,儒学文化中最核心、经典的部分将被继承与发扬,其价值会不断提高,其局限则会不断缩小。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可以延续下来的、多灾多难的中华文明,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还能延续下来,是有魂魄的,而儒学就是这个传统中国的魂魄。

一个文明能历久弥新、挫而不折一定会自我更新,保持跟随外部变化的适应力、竞争力。

自我纠错,维护内部平衡和团结。

强大的驱动能力,保持内部的活力。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