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能担当主考官(或总裁官)大多都是常经宦海,身居高位之人,担任考官之后,所有录取的进士(举人)一般均要对于主考官执弟子礼,而主考官亦要将新进的进士看作自己的门生而加以教导,提携。日后自己培养的门人在自己的任职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势力团体,至少也能在遇到变故或者失势(或致仕)以后门生能为自己说话,不至于被清算。
大致上座主和门生们的关系是一种互利共惠的关系。座主、门生既是施恩与报恩关系,又构成利益共同体,并在彼此互动中得以维系和发展,且对中国的近世政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唐人李亢撰《独异志》记载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崔群是贞元八年(792年)名相陆贽所录取的进士(与韩愈同榜),后来仕至宰相,为官清正。
他曾于唐宪宗元和十年以礼部侍郎知贡举,录取进士30人。他的夫人李氏“因暇尝劝树庄田,以为子孙之计”。
崔群笑曰:“余有三十所美庄良田,遍在天下,夫人何忧?”
可是夫人却反问:“你不是陆贽相公的门生吗?”
崔群回答说:“是啊!”
夫人说:“往年你身为知贡举,却派人告诉他的儿子陆简礼不要应举,以免引起非议。如果门生真是美庄良田,那么陆氏的这一庄便荒废了。”
崔群听夫人这么说,也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座主。
“为什么请总裁,我不清楚,这次魏广微请了很多人,基本上今科三甲榜单上的三百人都被了,应该是想加强大家对他这个座主的认同。”林文彪答道。
吴雪霞和宋应星认为也可能是这样。
韦宝手下缺乏一个官场老油条,很多官面上的事情,他们只能靠猜测。
韦宝是想弄一个这样的人在身边,但是并不容易。
“既然是座主有请,肯定要去。”韦宝笑道:“魏忠贤当权之后,已经举行过两次会试,每次三四百人,合起来就七八百人啊,这些人,都应该算是魏忠贤的门生。这样发展,势力能不快速壮大吗?就算是东林党的学生,表面上也得认魏党的人为座主。”
不知道为什么,韦宝现在越来越不喜欢称呼阉党,而喜欢称魏忠贤的派系为魏党,因为他自己实际上也是这个派系中的一员了,叫阉党,怪难听的。
这属于很正常的人情往来,韦总裁没有怎么商议就去了。
只带了范大脑袋和林文彪、宋应星三人前往,另外还有吴三辅,吴三辅已经是同进士出身,也是有资格参加魏广微邀约的这次宴会的。
名义上是魏广微邀约,但举行宴会的地方却在顾秉谦的府邸,这也是变相的告诉世人,首辅顾秉谦大人就是魏公公的人,你们都是魏公公的人。
吴雪霞知道韦宝是去办正经事,她一个女孩子跟着不方便,所以没有同行。
顾秉谦已经七十多岁的人了,号益庵,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人。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进士,历任编修,累官礼部右侍郎。天启元年晋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
魏忠贤掌权,他率先趋附,史称为人“庸尘无耻”,“曲奉忠贤,若奴役然”。
天启三年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五年正月晋少傅、太子太师、吏部尚书,改建极殿大学士。九月晋少师。
叶向高、韩爌罢免后,他继任首辅。顾秉谦起草圣旨,每事都顺从魏忠贤的旨意。
首辅顾秉谦的门第并不奢华。
可以说,韦宝见过的这个年代的达官贵人,不管是顶级大臣,还是在京的公侯爵爷,还是王府,似乎都不奢华。
和影视剧中常常拍摄的豪门大户的场景,大相径庭。
这跟明朝官员的俸禄低有关,即便再弄到了银子,也得低调啊,否则刚是房产款子和装修款是怎么来的,就首先交代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