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鹿鼎记 > 【0706 卖的风生水起】

【0706 卖的风生水起】(4 / 4)

李利民他们开始拖拖拉拉不肯掏钱,本质上还是害怕!

怕他韦宝说话没用,靠山不稳。

而并不是不认可他卖官这种行径。

他们从上到下收常例银子,搜刮脏银,送礼成风,和直接买官卖官有什么分别?

“4500两纹银,行不行?韦大人。”李利民恳求道。

韦宝叹口气:“要不是顾着咱们兄弟感情,5000两一文都不能少的。你李大人要记着欠我这份情,这可是500两啊!这些银子不是给我自己收的!所以说,啥事情都有个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

“是,是,兄弟感激不尽。”李利民是真的体会到了。他并没有怪韦宝装腔作势,知道韦宝说的是实话,这不,肯付4000两纹银买都察院经历司都事位置的王大人不就在这里吗?人家出4000两,他凭什么也出4000两?好歹得加一点点的。

韦宝本来以为一切都要这么顺理成章,顺顺利利的继续下去的时候,出事了。

两伙人吵起来了。

这回不是东林党和阉党吵。

更准确的说是在任的还没有买官的官员们与已经买官的人吵起来了。

单一制君主**国家的治理成本。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信息和组织都是需要成本的,贪污就是这种成本之一。

谈什么制度建设、独立司法都是脱离时代、脱离当时社会生产条件的空谈,传统**社会不是没有制度,而是有高度复杂的政治、法律制度。

只是制度也不能超越时代的具体生产条件。

君主**的集权国家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赋税,怎么把赋税收到中央政府来维持国家运转,需要信息、需要组织,而这一切都是有成本的。

围绕赋税问题可以解释秦汉、唐宋、明清三大帝国时代变迁的基本脉络。

一个帝国时代的兴衰总是伴随一种财税制度的兴衰。

传统农业社会中央政府不可能了解每个村庄、每个农户的具体情况,信息不对称必然带来大量的代理成本,也就是官员的贪污。

比起刚刚买官的这帮人,在任的那帮官员肯定更懂得贪,更会贪,对贪的见解也更多。

他们一看不行啊,韦宝这都卖出去多少官位了?说是说三天,哪里要得到三天、明天肯定卖完。

而且,买官的大部分不是都察院和大理寺的现任官员,凭什么衙门那些子弟能随便买官?

凭什么新科进士们能随便买官?

他们每多买走一个官位,他们就少一个官位。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