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鹿鼎记 > 【0719 熊廷弼当初到底有没有给四万两银子】

【0719 熊廷弼当初到底有没有给四万两银子】(4 / 6)

兵败问罪,朝廷震怒。自然要下令处置败军之将。

王化贞的责任是主要的。

明史记载:“二月逮化贞,罢廷弼听勘”。

一个是逮,一个是勘。

显然,朝廷对两人的定罪是有差别的。

然而,最后的议决却是“廷弼、化贞并论死”。

这时候,又出了一件事情。

就是熊欣儿现在对韦宝说的事情,熊廷弼为保命,曾托汪文言向魏忠贤行贿,数目不小,四万两。

然而,熊廷熊并不是一个贪官,他根本拿不出这笔钱,“既而背之”。

于是,“魏忠贤大恨,誓速斩廷弼”。

第三个原因,乃是熊廷弼的性格所致。明史说:“廷弼身长七尺,有胆知兵,善左右射。自按辽即持守边议,至是主守御益坚。然性刚负气,好谩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

此评价,甚为形象。也就是说,熊廷弼的脾气不太好,有才之人大抵如此,遇事特别容易激动,也因此得罪不少人。

当然,有些人是无意中得罪的。

比如给事中姚宗文,仅仅是熊廷弼没有替他在补缺的时候求情,而结下了梁子。

熹宗初立之时,有人“劾廷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也有人说他经略辽东失职。熊廷弼的反应是什么呢?《熊廷弼传》说“廷弼愤,抗疏极辨,且求罢”,“廷弼益愤,再疏自明”,甚至公开“惯纱帽”。

说到激动的时候,“抗疏辨,语颇愤激”,即使皇帝在场,他也从不忌讳。

但凡有人弹劾,熊廷弼总是要抗辩上疏一番的。

任何批评,他都不能坦然地存在肚子里。

因此,给满朝大臣留下他根本听不进任何意见的深刻印象。

熊廷弼“褊浅刚愎,有触必发,盛气相加,朝士多厌恶之”。

万历皇帝在,可以包容他。

换了熹宗皇帝,自然就会看着极其不爽了。

熊廷弼同王化贞的矛盾,虽说是责任在王化贞,但熊廷弼也有责任。

他似乎根本看不起王化贞这个人。同下属说话,有时候也不注意分寸。

熊廷弼反对王化贞的军事策略,又无法阻止,便上疏告状,话也是说得很难听,且不留余地。

王化贞自然心存不满。待到王化贞兵败之时,两人相见,“化贞哭”。看出来,王化贞是有悔意的。

熊廷弼却“微笑曰:六万众一举荡平,竟何如?”弄得王化贞无地自容,“化贞惭”,一点不留面子。

他们两个人同被朝廷究责之时,熊廷弼依然故我,态度不好;相比之下,王化贞伏罪,倒是态度端正,痛哭流涕。

凡此种种,都说明熊廷弼是不谙为官之道的人。

恃才自傲,这在任何时候的官场都是危险的。

毕竟,不是每一个领导者都是有胸襟的。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