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鹿鼎记 > 【0749 韦大人要帮魏忠贤扳倒恩师】

【0749 韦大人要帮魏忠贤扳倒恩师】(5 / 6)

东林党回忆录里说魏本人很愚钝,大多数点子都是他周围的人出的。

崇祯上台后,与魏忠贤比,疑心重也就算了,关键收不到税,满朝东林士官大多富的流油,科举的排名都是比银子多少的。

此时一个衣服打补丁的皇帝空降下来,突然要搞一场无人配合的反贪运动,满朝官员从刚开始的不寒而栗变成后期的笑而不语,一个个都成了影帝。

下面的百官冬天炭敬、夏天冰敬、各种红白喜事都是搜刮漫天,可是在皇帝面前爱装清廉。

朱由检像个孤独的观众一样,深深蒙在东林党上演活剧的一面烂鼓里。

更别提东林党的大本营,江南的税收了。

可惜他们不知收敛,戏演过头了,正剧变成悲剧。

魏死后,辽东的形势再次退化到了万历末年的水平并持续恶化,财政困难的同时,崇祯皇帝疑心重,且在议和主站的意见中间摇摆不定,先是抛弃孙承宗,然后将袁崇焕凌迟。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没了将军,下属官兵们只能干瞪眼,辽东的关宁防线由强转弱、节节败退的局面再难挽回。

袁崇焕督师辽东时,积极研究关外地势民情、八旗军作战技俩,提拔赵率教、祖大寿、何可纲、满桂等勇将。勤于操练,多次整治军纪,与士兵同甘共苦。

努尔哈赤兵败宁远,为袁崇焕大炮所伤,旋即不愈而死;宁锦之战,为父报仇的皇太极小伎俩用尽,却一点便宜没捞着。

可惜的是,这位屡次击败后金军队的功臣良将,在成功保卫北京后居然立即被崇祯罗织罪名下狱,一生从无败绩的大明蓟辽督师被凌迟处死。

袁崇焕的功过,历史上评论好坏参半,疑点重重,特别是诛杀毛文龙事件诟病甚多,是个复杂人物。

袁崇焕刚刚提出的“五年复辽”计划成了泡影。

袁崇焕死后,他提拔的人中除祖大寿无奈投降后金外,余者皆相继战死。

精心培育的关宁铁骑死的死,降的降,最后只剩了少部分兵力保存在山海关的吴三桂手中。

袁崇焕死后,皇太极认识到人数劣势和装备劣势,于是广幕各族勇士,创立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并任用毛文龙的得力手下孔有德制作大炮。

天下第一劲旅的名号最终归属于善于吸纳各族精英的八旗军了。

反过来看北京城的金銮殿上,没有了阉党的制衡,东林党忙着铲除阉党,也提不出保增长、搞基础建设拉动经济的办法,整日提些看似有理,实际荒唐的建议。

有人居然提议裁掉占用开支很小的驿站,陕西米脂的李自成作为驿站职员的铁饭碗工作瞬间丢了,没饭吃咋办?造反。

李自成入关中后,取长安,北上轻易击破太原、大同等军事重镇,直到百万民军围困北京时,李自成仍然承诺要三百万银子,封个王就退兵,并答应帮崇祯剿灭满清。

可此时满朝官员仍然没一个愿意出钱的,崇祯终于明白了,他怒了,国家居然毁在这群“吝啬”官员之手。

1644年三月十九日,城破,崇祯吊死煤山。

临死前崇祯哀叹“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喷出了“虽朕薄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也!”之类的话。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