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儿子一起点头,都称记下了。
杨涟说罢,撒手走了。
“爹!”
“爹!”
杨雪和杨涟的几个儿子立时放声大哭。
郎中在杨涟的脉搏上摸了一下,对韦宝道:“韦大人,杨大人去了。”
韦宝嗯了一声,依然没有什么表情。
若是放在以前,有人死了,又有这么多儿女哭,一定会引得韦宝情绪悲伤的。
但现在,经历的越多,韦宝似乎对于生死看的越发淡了。
熊兆珪和熊欣儿倒是与杨家兄妹一起哭起来。
韦宝没有多说什么,默默的出了都察院大牢,照常办公去了。
现在整个京师和京师周边地区的文字清查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几乎所有官员都涉及被调查,都察院的官员数量上回被韦宝增加到了两千人!
这么庞大的规模,在都察院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历史人数最多的时候也不过三百多人,通常只有一百多人。
韦宝足足增加了十倍。
而且,这两千多人没有一个是吃白食拿空饷的,全部是新换上来的官员。
不说人人都是干吏,至少各个脑子清楚。
而且他们花了那么多银子买官,自然要多增加‘收费项目’,好将当初出的本钱尽快捞回去。
这帮都察院官员对别的衙门的官员的审查,对京城和京城周边的读书人的审查几乎到了发指的地步,逐字逐句的抠字眼,找别人犯上作乱的理据。
这次文字清查,冯铨是主官,韦宝只是辅助。
但现在冯铨实际上什么都没管,都是韦宝一手在操作,而恶名大部分要记在冯铨的头上。
最开始查的官员数量少还好一点,从今天开始大规模的查处,几乎所有官员都不落空,尤其是一帮底层官员。
这样就造成了许多衙门的瘫痪。
不过这难不倒韦宝,韦宝一面给各个瘫痪的衙门派出都察院官员暂时负责衙门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