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鹿鼎记 > 【0762 宋应星的两个儿子】

【0762 宋应星的两个儿子】(4 / 8)

于是,放松用银的禁令,公开使用白银,使白银的流通范围越来越广泛,而取得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的货币职能,成为正式的货币。

这一变化的原因应从纸币、铜钱、白银三者在流通中的变化和发展去寻找,即从实际出发去探索其规律性,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首先从大明宝钞流通情况进行考察。

大明宝钞制度是不兑换的纸币制度,由于军需支付繁重,铸钱数目又不多,只有靠发行纸币来应付。

在洪武十三年便已有通货膨胀的现象,随后发生了新、旧钞差价倒钞问题,并愈来愈严重,使纸币的购买力大大贬值,宝钞制度开始败坏。

永乐二年左都御史陈瑛因纸币愈益奎滞提议实行户口食盐法,即食盐税,规定大口令月食盐一斤,纳钞一贯,小口月食盐半斤,纳钞五百文,藉以收回流通中过多的纸币。

仁宗即位时,尚书夏原吉又提出增添“门肆、门摊诸税”,具体措施收回在流通中充斥的纸币,以提高其购买力。

并建议“官钞宜少出”,但实际上行不通。

明宣德年间大明宝钞继续贬值。

刘定之针对这一情况,主张收缩通货。

到了明英宗正统元年解除用银的禁令,大明宝钞实际上已不行使。

成化二十三年邱海以“物与币两相当值”为论据,抨击实行不兑换纸币制度与通货膨胀政策所带来的诸多弊端,主张实行以银为主,钱钞并行的货币制度。

从此白银已获得合法货币的资格,并在货币流妙兼用。

七成用钞,三成用钱。

在大明宝钞不断贬值的情况卞,人民自然乐于使角铜钱,以求尽量减少损失。

在禁用铜钱行不通的情况下,公开让铜钱与钞票在市面上流通。

可是明初铸钱很少,洪武、永乐、宣法年间虽曾铸钱,但数量不多,加上私铸猖撅,劣钱泛滥,造成钱分等级,因而铜钱在流通中已不可能成为明代的主要货币。

再从白银流通的情况看,开始是严禁使用白银,但禁而不止,在纸币不断贬值的情况下,它的流通范围却愈来愈广,终于成为明代中后期的基本货币制度。

所以造成这一局面,概括起来一是纸币的不断贬值和铜钱减少私铸猖撅,促进了白银的广泛使用。

二是白银更适合充当货币的材料。

因为白银与铜钱比较具有优点,同质性、易于分割、不腐烂、体积小而价值大、便于携带,并能执行货币的更多职能。

三是白银的生产量大量增加,基本上可以满足流通中的需要。

这一条也很重要,虽然过去就有白银,但数量少,形不成流通中的基本货币。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