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第听刘朝都这么说了,只能答允。
然后高第派人去通传守卫迁安的营官。
迁安是一座很正统的边城,几乎驻扎的都是兵马,没有几个老百姓。
韦宝每次来往京城,都不太爱走迁安这边的官道,一路上都是蓟辽的兵营,盘查太多。
韦宝喜欢走永平府下面,靠近河间府那边快马揷过去。
守卫迁安大营的门官见到了蓟辽经略高第的名帖,不敢怠慢,急忙去通报守将,游击将军曹文诏!
韦宝对曹文诏是有一定认识的,曹文诏是山西大同人,属于土生土长的蓟辽人,是不是世袭兵将不知道,是的话,也是最低级的那一种,因为曹文诏是受了军功升迁的将领,而不是世袭的将领。
曹文诏的勇毅而有智略在明末是赫赫有名的,如果有个什么排行榜,不算上儒将,光是算武将,曹文诏在明末应该能排在第一,有堪比吕布的勇武。
曹文诏是明朝崇祯年间将领,号称第一良将,后面官至总兵。
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争中功勋卓著。崇祯八年,1635年,在湫头镇之战中因寡不敌众兵败自尽。
死后,明王朝追赠其为太子太保、左都督。
曹文诏早年在辽东从军,历事熊廷弼、孙承宗,积功升至游击。
韦宝对于这些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武人会关注一下,但也就仅此而已。
因为韦宝的目光主要还是在管理上,在地方的治理上,这些事情,武将就没有什么用处了。
而且天地会走的是热武器路线,韦宝走的不是冷兵器路线,不依仗兵多。
天地会说是有二十多万军队,但都是警备司令部的编制,真正的陆军不过三万人,陆军才是出征打仗的。
而且海卫队有一万多人,这也占了很大的比重。
陆军的建设方面,韦宝看重的是热武器,海军方面的建设也一样,韦宝看着的是机械化,火炮,铁甲,蒸汽机,一切近代元素。
曹文诏接到了汇报,有点纳闷,不知道高第为什么不提前打个招呼,跑到迁安来做什么?
曹文诏是在熊廷弼手里被提拔的,又是世代的蓟辽人,对蓟辽的高层很忠心,所以在熊廷弼倒霉之后,曹文诏对于孙承宗也是挺忠诚的。
不过,说起来,高第是滦州人,和孙承宗一样,也是蓟辽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这些大官之所以能坐上蓟辽大佬的位置,地域性也是朝廷重点考虑的范围。
像是后面,在原本的历史中,像袁崇焕那样的南方偏远地区的人有机会成为蓟辽大佬,那就完全是偶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