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袁崇焕组织军民坚壁清野,协力共守,铲除奸细,凭坚城用大炮,配以火攻,杀伤后金军上万人,挫败了努尔哈赤夺占辽西和山海关的企图,是明朝对后金作战的一次重大胜利。
使明朝军民重新树立了战胜后金军的信心。
《明熹宗实录》记载:“宁远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攻具焚弃,丧失殆尽。”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觉华岛我军夺濠口入,击之,遂败其兵,尽斩之。又有二营兵,立岛中山巅。我军冲入,败其兵,亦尽歼之。焚其船二千余;并所积粮刍,高与屋等者千余所。”
《石匮书后集》记载:“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并及黄龙幕,伤一裨王。北骑谓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尸,号哭奔去。”
《明季北略》记载:“火星所及,(后金军)无不糜烂。”
《春坡堂日月录》记载:“我国译官韩瑗,随使命入朝。适见崇焕,崇焕悦之,请借于使臣,带入其镇,瑗目见其战。军事节制,虽不可知,而军中甚静。崇焕与数三幕僚,相与闲谈而已。崇焕即送一使,备物谢曰:‘老将横行天下久矣,日见败于小子,岂其数耶!’努尔哈赤先已重伤,及是具礼物及名马回谢,请借再战之期,因懑恚而毙云。”
高第奏报:宁远之战“奴贼攻宁远,炮毙一大头目,用红布包裹,众贼抬去。”“四营尽溃,都司王锡斧、季士登、吴国勋、姚与贤,艟总王朝臣、张士奇、吴惟进及前、左、后营艟百总俱已阵亡”。
程维楧报:“虏骑既至,逢人立碎,可怜七八千之将卒,七八千之商民,无一不颠越靡烂者。王鳌,新到之将,骨碎身分;金冠,既死之榇,俱经剖割。囤积粮料,实已尽焚。”
宁远之役,就总体而言,就战术而论,历史的结论是努尔哈赤兵败宁远。
明朝与后金的宁远之战,以明朝的胜利和后金的失败而结束。
明朝由“宁远被围,举国汹汹”,到闻报宁远捷音,京师士庶,空巷相庆。
宁远大捷是明朝从抚顺失陷以来的第一个胜仗;兵部尚书王永光向皇帝盛赞袁崇焕的功绩,称“辽左发难,各城望风奔溃,八年来贼始一挫”的一个大胜仗;也是“遏十余万之强虏,振**年之积颓”的一个大胜仗。
明天启帝旨称:“此七八年来所绝无,深足为封疆吐气!”。
与明相反,努尔哈赤原议师略宁远城,夺取山海关,不料败在袁崇焕手下。
当时袁崇焕四十三岁,初历战阵;努尔哈赤已68岁,伤病满身。
努尔哈赤在宁远遭到用兵四十四年来最严重的惨败。
宁远之战明军获得大捷,兵部尚书王永光向皇帝盛赞袁崇焕的功绩言。
辽左发难,各城望风奔溃。盖缘道臣袁崇焕平日之恩威有以慑之维之也。不然,何宁远独无夺门之叛民、内应之奸细乎。本官智勇兼全,宜优其职级,一切关外事权,悉以委之。
这件事之后,袁崇焕是直接受益者,袁崇焕成了盖世英雄了,高第接连向朝廷请辞,没多久天启皇帝朱由校就同意了高第辞呈。
然后袁崇焕就开始平步青云了,一下子升任辽东巡抚,然后蓟辽经略位置一直悬空,袁崇焕等于已经是实际上的蓟辽总督了。
至于在原本的历史中,后面袁崇焕在崇祯开朝代,在崇祯面前吹牛五年平辽,得以高升。
韦宝相信,这种牛皮,肯定不止袁崇焕一个人吹。
袁崇焕之所以高升成为蓟辽督师,这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如果袁崇焕他本身没有占据这个位置,没有达到二把手的位置,蓟辽督师还是轮不到袁崇焕的。
一个二把手既然这么有信心,那身为皇帝的崇祯肯定没有理由不让你二把手升任一把手啊。
所以,韦宝现在更加着急离开京城回辽东去,这么好的事情,绝对不能让袁崇焕抢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