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不能高估他姨母卫子夫入宫,令他这个隔了一辈的私生外甥获得了多大特权。
而卫子夫即使做到了皇后,族谱家谱溯源久远的司马迁仍然念念不忘她的“生微也”。
那么,在18岁入宫为侍中前,霍去病十七年多的人生去过哪些地方,做过什么事,认识了哪些人,他“善骑射”的本事又是跟什么人学的。
对卫霍惜墨如金的司马迁没有记载。
所谓他从小在武帝身边长大的说法,则是没有可信度的。
武帝真正开始认识霍去病、认可霍去病,是在他18岁时。
古今民间包括门阀和草根,对私生子指指戳戳者从未断绝过,不管私生子富贵之前还是之后。
而在其没有真富贵前,比如像霍去病未做侍中前,未与亲生父亲相认前,某些门第癌或八卦者明里暗里的吐槽恐怕只会更甚。
霍去病是一个颇为完美的将军,也是一个非常有志向的青年,有一个能令大多数怀揣英雄梦的人热血沸腾的人生。“世人十八安环堵,将军十八身行伍。”
即便是在古代,十八岁也是非常年轻的年纪,可能刚刚结婚生子,离汉武朝法定征兵年龄,20岁,还有两年。
一个生长在长安繁华生活里吃穿不愁年轻人,究竟是为了什么样一种感情,一定要去塞外苦寒之地,最终年轻的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就算是司马迁这种拿着显微镜找茬的史学家,也很难找出一丝他真正的缺点。
首先,霍去病不是“天生富贵”,“少而侍中,贵不省士。”
史记在描写霍去病的时候,形容他性格的时候说“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
这句话是说,霍去病平素很少说话,从不泄露自己,性格并不外向。
但是他的神态显得非常英勇,果敢,意气。
有气者,谓神态饱满“有气则实,实则勇;无气则虚,虚则怯。”
任者,任气者,谓纵任意气,指放纵任性,不墨守成规。
这段形容也透露出一个意思,霍去病性格实际上内敛,稳重,即便说他“贵”“傲”,也只是出于他对自己天才过分的,也有本钱过分的自信,而绝不是因为从小被父母长辈娇惯坏了的横行霸道,不讲道理。
一个纨绔公子,是绝对不可能支持住保家卫国,抗击匈奴的艰苦任务,绝对不会说出“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豪言壮语。
“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这并非霍去病主动要求的待遇,而是汉武帝自作主张的宠爱,跟他个人的性情没有什么关系。
霍去病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机动战的伟大军事统帅之一,而在机动战中,将领们经常要求军士们尽量减轻辎重,只携带干粮,历史上有些将领甚至连帐篷都强迫士兵扔掉,要求士兵露宿。
确实很艰苦,但这是必须的,霍去病要求军人们放弃“重车”,沉重的车辆,抛弃“粱肉”,精美的食物的统称,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司马迁能用这破事黑霍去病,纯属他本人对军事啥也不懂,以为打仗就是请客吃饭所致。
“而骠骑尚穿域蹋鞠。”更可笑,蹴鞠在古代并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而尤其在西汉时期,它更是一种军中通行的训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