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你们是粤东潘家村的咱同宗同源的潘家后人呀?”叔公太对潮汕地区的饥荒虽有所听闻,但此时面对着六叔公潘广荣这班人的到来,他却是感到了不可思议、也感到了惊奇和惊愕、更是流露出了有些将信将疑的神情。
“是的、是的,情况呀是这样的……”六叔公潘广荣便在客气地详细的向叔公太潘仁春讲明了来意,他也详细地向叔公太潘仁春介绍了故乡潘家村的历史渊源和目前的情况。
六叔公带来的潘家村的这几个人里,几乎都是像潘耀华和潘耀文这样的人,他们以前大多都是外出做生意的,能文能武者有之,能说会道者亦有之,他们多有过行走江湖的经验,都是些能说会道善于交往的人,所以,他们便也在旁边不失理的帮口和介绍。
这样,便使叔公太潘仁春渐渐地相信、理解和同情起潘家村的这班人了。
此时,适时地,六叔公便拿出了随身所带的用绸布包裹着的数本族谱来,他用双手庄重地把族谱捧给了叔公太。
叔公太接过族谱一看,其中发黄的、也是最新的一本便让他的眼睛发亮了,于是,他便赶忙起身走进内屋,跟着,叔公太便从床头箱角的宝盒里拿出了当地的数本族谱来,翻出其中的一本,正与六叔公拿出的发黄的这本一模一样,它可是同一个先祖的毛笔字迹呀!
叔公太兴奋地拿着族谱重新走出到了厅里,然后赶忙与六叔公两边翻开对照。
哎呀!对上了、对上了!新旧族谱全都一模一样!全部都对上了!
看着两边的族谱,人们便大吃了一惊,这可是预料中的惊喜呀!
都说同姓三分亲,五百年前就是一家人!
而这粤东的潘家村与江西的潘家寨在280年前就是同一个祖宗、就是一家人啊!
因此,在霎时,这股同根同源的亲情便被激发了出来了,顿时,那叔公太便热情了起来了,他便赶忙泡茶相待、在热情地招呼起了大家来了。
此时,大家便在按照族谱辈份来排序,在一阵的查询排序下来后,大家便发现两边人的辈序基本相当,那叔公太还是称叔公太,那叔公还是称叔公。
大家看着上祖留下的数本族谱,它详细的自上而下记录了400多年来的宗亲迁徙及繁衍情况,再仔细地看一下最新的、发黄的这一本,原来它是90年前续编的、仅仅只是隔了五代人。
看着族谱,叔公太激动了,这坐在面前的就是亲人呀!这一方有难,另一方怎么能不帮呢?
于是乎,叔公太着急起来了,叔公太也开始在行动起来了!
于是乎,叔公太在让六叔公等人稍坐一会,而他自己则立即转身拔腿就出去了。
不一会后,叔公太便招来了村里的一大班男人,他指着潘广荣对着他们说道:“这六叔公等人是我们远在粤东龙头镇的宗亲,是280年前的先祖迁徙到那里后传下的,宗亲的根就在我们这里,宗亲就是我们的亲人,我想大家应该都耳闻过南粤潮汕的大旱饥荒了,现在,我们的亲人是走投无路了,才迫不得已来寻根问祖和寻求接济,他们千里迢迢、吃尽了千辛万苦到我们这里来避难,所以,我要大家赶快行动起来,分别来招呼招待我们远方的遭难亲人,这样吧,招待所费你们就先记着,以后再在公摊捐助中抵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