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以皇室近亲名义领天藏城,号令禁军结阵与明军对峙,明军摄于魏国禁军军势,悄然退去,有了天藏城支持,今上纵横捭阖,顺利继位,后面抚平魏国,城主也是出力甚多,当之为魏国柱石也。”
杨信阳闻言咋舌,想不到魏国还有这么一段往事,他低声道,“师父,当年城主多权,会仙楼也出了不少力吧。”
边令诚猛地睁开眼睛,目光如电,杨信阳眼神清澈,丝毫不惧,两人对视一忽儿,边令诚重又眯起眼睛,“你小子,小小年纪,多智近妖,这是好事,然则也要懂得藏拙,太早显露自己,不是好事。”
杨信阳一拱手,“谨遵师父教诲。”
“对了,说了这么久城主的事,我还不知道城主叫啥呢?”
“城主乃是国姓,曹,讳髦。”
马车嶙嶙,沿着黄街向城主府开去,杨信阳掀开帘子,打量着周遭,这天藏城繁华无比,两边尽是各种店铺,叫卖声此起彼伏,然则最令人看着惨然的,还是遍地的四五岁到十一二岁的小叫化子,这类小叫化子虽不及成人叫化子之多,但也常得遇见。
大水灾后,虽然魏国北部禁军调兵协助天藏城协防,阻住了灾民涌入,不过总有人通过各种渠道溜进来,有力气的,可以去码头或者各家工坊里,混得一口饭吃,稍有姿色,也可以去青棠街,剩下的,就只有乞讨一条路可活了。
他们头发稀疏,身体
(本章未完,请翻页)
单薄,衣着破烂,有的身上还有大大小小的脓疮,手里攥着一个扁了的搪瓷缸。
在冷风跪着,见有人过,就叩头,用沙哑的声音哀告:“爷爷给一点,奶奶给一点,爹给一点,妈给一点……”
杨信阳看得心中纠结,蓦然,他眼睛一亮。
只见一个女孩子带着一群跟她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呼啸而来,那女孩子的圆脸晒得发黑,透着一股健康的野性,黑色的头发,用一个金黄色的发箍箍起来,扎着一根细小的辫子搭拉在后背上,身上的衣服补钉加补钉,有的地方露着肉。
尽管如此,她那对不大的黑眼睛,却象有火在里面燃烧,它发出的不是一般女孩子的天真烂漫的柔光,而是倔强的深沉的犀光,以致使她那恬静的脸面,带着大胆勇敢的神彩,她招呼着一堆小跟班们,给那些乞丐发面饼,又低声对着他们说着什么。
杨信阳心中舒了口气,自己做对了一件事,但做得还不够。
“师父,问你个事,这天下,有丐帮这个门派吗?”
边令诚被杨信阳这问题搞得摸不着头脑,“丐帮?你是说乞丐组成的帮派?没听说过,怎么了?”
杨信阳放下帘子,“没啥,就问问。”
边令诚哦了一声,“兴许是新近成立的帮派,我对这武林之事没怎么了解,你可以问问三爷。”
杨信阳坐回位置,心说没有就好。
轺车前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进到城主府前,只见府邸前面已经搭起了一座用枋木垒成的露台,围栏都用五彩锦绣镶裹着,两边的禁军士兵并排站立,身穿锦袍,头戴幞头,上面插着崭新的绢花,手里执着骨朵子,背对着乐棚警戒。
禁军中挑选出来的那些有膂力的武士,身穿锦袄,头戴帽盔,攥着拳头向两边观察着动静,发现有人意图靠近城主府的,就上前一顿胖揍,把人打得头破血流。
露台一侧是施粥棚,几个穿着花枝展招的城主府女眷在那里施粥,杨信阳仔细打量一下,发现在等粥的,虽然蓬头垢面,然则都是些体格较壮的年轻人,方才所见的小乞丐,是一个都没有。
教坊司、军乐队和露台的优伶们,轮番演出杂剧节目。一堆看闲的普通百姓都在露台下面观看演出。
边令诚的车驾并不能从正门进,到了站岗的禁军前面,一个小校带了一队人马过来,仔细查验进府令牌,又把两辆车上上下下检查一遍,最后让三爷交出兵器,跟着手一挥,一个小厮跑过来,引导两辆车绕到旁边,从侧门进入城主府,那随行的边家护卫,就留在外面了。
到了侧门门口,边令诚扯了一下杨信阳,两人下车,那边三爷也下了,随着轺车步行入府。
侧门也排列着好几重手持骨朵子的仪仗,放眼望去,城主府深不知几许,府内人等,来来回回,都戴着球头大帽,簪花,身穿红锦团答戏狮子衫,镀金腰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