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过军训的人都知道,基本上都是一转二的义务兵或者第三年第四年的士官会去,实在是因为这玩意太累了,而且还有风险。
首先最简单的一点,那就是你从受训者成为了组训者,刚开始那几天可能感觉很不错,等到一个星期之后,每天的口令下达足以让你话都说不出来。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下是教官真的有认真的教。
学生因为没有基础和纪律性,你需要一遍遍的去强调,而且他们还不一定会听,所以教官的嗓子就非常的重要。
一天不知道要喊多少次口令,纠正多少个动作,而且有的学生还是爱理不理的,这就很难办了。
所以一般老士官都不愿意去,只有义务兵和刚升的士官会去。一方面是任务需要,还有一方面就是他们主动想要申请,部队单位也会乐意支持,毕竟大点的士官都不知道带过多少次了。
有了如雷贯耳之后,嗓子不仅会少受点罪,自己教导的时候,这些学生也能够听的进去,李乘风可不想带一个没有纪律的班级。
李乘风清楚的记得自己义务兵一转二的那一年去带军训的时候,一个班级68个人,因为是专科学校的会计班,所以三个班68个人,有55个是女孩子,男孩子只有一排的数量。
当时不仅是因为人多很累,还有一点就是政策的问题。
军训可不是那么好带的,特别是作风严谨的部队,会有一个大干部在领导,通常都是营长级别的。
下面实施安排的则是排长,在加上几个老班长和一众士官和义务兵,这就是一个军训的阵容。
而严谨的政策则是当时让李乘风痛苦不已的经历,在军训期间,对教官的要求实在是太多了。
第一:绝对不跟学生有肢体接触,防止发生矛盾和不好的影响。
就是这第一条,让无数教官头疼,因为刚刚军训的时候都是调整军姿,军姿是特别容易变形的动作,需要教官一直盯着,防止变形。不然易变形,那就成了伪军,难看极了。
可是如果不肢体接触的话,怎么去纠正这个动作呢。李乘风当时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那就是:轻微的接触男同学的肢体,纠正好男同学之后,让男同学去教女同学。然后安排了一个正副班长,负责共同指点,这样就避免了李乘风自己接触。
第二:适度训练,绝对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在面对抗拒心理的学生时,要做好思想工作,而不是按照部队的条令条例进行强制训练。
这一点又是让李乘风当时带上了痛苦面具,因为一旦有人出现抗拒心理,不想训练,这个氛围就会传染。又因为第接下来的第三条,更是让李乘风束手无策。
第三:绝对不能和学生发生矛盾和冲突,军训不是军队,作为组训者,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要出现军民纠纷这种矛盾,否则这就是政治性的问题了。
这第三看起来和第一条重叠了,但是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第一种是影响,意思是最好去避免,实在不行就不用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