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高楼林立,其实最具情怀和看点的地方还是那些古街深巷,是繁华市区里一份幽静的寻觅,老街有历史,也有现代人的生活,有生活的地方就会产生故事的美,有些美显而易见,也有不着痕迹的隐藏着的美。
就像浦东的美是一种灯火辉煌的光鲜亮丽,是直观的、具象的,而浦西的美需要一种慢时光的心情细细欣赏。
山阴路在大名鼎鼎的虹口区,原属日租界,在抗日影视剧里出现的频率极高。只是街景一隅,已然与南京路的繁华似乎相隔一个世纪。一方是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的大道场,一方是街头巷弄、邻里长短的市井地。
没有隔离护栏的窄窄街道,低矮的街面房开着为数不多的几家小卖部、水果铺、小吃店,穿行的车辆是各式各样的,汽车、电瓶车、三轮车、自行车,音铃不断,丰富了街上的景观。
走在街上的人,多是带有市井气的,少修边幅,衣衫随性,是那种不会给你留下任何印象的寻常人。或为着生计,或是上下班的人,或是寻着牌友去的,也有老人闲坐在街角,看人来人往,日复一日。
道路两侧,一排排房屋齐齐整整地铺沿开去,织起了数不清的弄堂,每走几步就会出现一条窄窄的弄堂,延伸到视线远处,或通向另一条街道,或与其他弄堂相连。每户人家又是相连成片的,一座墙隔着两个世界,亲密依偎又森然地防范着。
前弄的正门一座座并排挤挨着,虽有门牌号,也会在弄堂的氤氲里迷了眼,但居住在里面的人,总能在重雾般的门林里轻易闻到自家的味道。
午后的弄堂很静,几无人烟,阳光从楼缝里落下来,驱散了静寂的阴沉,给弄堂带来了生气,那是弄堂里的人享有的一份恬然的满足。
刚巧经过一家房地产中介,门外的黑板上整整齐齐码着售房信息,大多为15一25平米的小屋,最低标价也超过180万,这份昂贵就是魔都人的尊严。
庄臣突然明白,为什么很多人叫这里为魔都?
南京路上拥簇着耸入云端的办公大楼、灯火辉煌的商场,各种肤色的外籍人士穿梭不息,光鲜亮丽的外表下自带着一份优越的从容和气度,空气又是阔朗的。
只是隔了数条街,虹口区的这片巷道里又是车马混杂、烟尘气十足的另一番情境,这份时空的瞬间转换已是突显出魔都的特殊魔性。
声色犬马的不夜城与恬淡的市井地共融共存的景象。
旁边是多伦路,这条短短的街道经历百年的沧桑历程。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瞿秋白等文人志士都曾在这里工作或生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