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扬州北起江水,南接兰山,沃野千里。
白水河源自兰山山脉,自北朝南浩浩荡荡流入江水,成就了鱼米丰饶的江南水乡--扬州城。
扬州城作为楚国的边陲重镇,借助与兰陵接壤的地缘优势,重商薄税,兴文举艺,历经数百年长盛不衰。
如果把扬州城比作楚国东南的一颗明珠,那么白水河就是串联明珠的丝带,而这根自兰山飘落的丝带已经随风北飘无数的岁月,若想扭转,绝非易事。
襄王一行率先赶到白水鱼江水的交汇处,这茫茫江面水流不止,水面与白水河持平,如何使得江水流入白水河?
地方水司漕运绞尽脑汁也给不出对策。
眼看着扬州城在大旱煎熬中气息奄奄,襄王昼夜难寐,独自一人来到江边喝闷酒。
月明星稀,百虫鸣夏,水波潋滟如流光。
襄王想起儿时的夏天他孤身在别院,永远玩着只有一个人的游戏。
但是,他也并不是无人陪伴,屋里的小板凳,院中的石榴树,抓不住的光和影子,到处出没的风,这都是他的朋友。
他喜欢和光躲猫猫,站在阴影里嘲笑光照不到他;喜欢坐在石榴树下的秋千上,让风把他吹到很高很远的地方…
夏天炎热如同蒸煮,他喜欢夜里睡在庭院中,大地为床,繁星为被,顺便将院门半掩,让闯进来的风跑得更快,打着卷儿在庭院里乱撞…
一阵江风飘过,带走一抹微云,月色悄然洒落,襄王的眼神突然绽放光彩。
江水春潮未熄,若在白水河入江口的东侧立一道断头残堤探入江中,被残堤阻挡的江水必定上涨回旋,涌入白水河!
翌日,江水中数艘巨大的木船一字排开向着江水与白水的交汇处驶去,满载巨石块,吃水线被死死压入水中。
当第一艘大船开到岸边插满黄色旗子的地方后调头转向江心方向,然后有精通水性之人跳入江中将大船凿沉。就这样沉江数十艘后,大江南侧逐渐形成堤坝雏形,随后又有青铜囚笼装满石头被滚木推进江中。历经数日,终于一道宏伟的堤坝在江水南岸
(本章未完,请翻页)
蔓延至江心位置,浩荡江水至此,一半挤入缺口处继续东流,一半则遇阻回转漫入白水河,缓缓南下。
襄王率领龙骧军跟随江水浪头一路南下,看遍了沿途百姓对这股突如其来的清泉的感激,看到了一川清水唤醒了扬州城,看见了白水镇渡口的千帆过。
这一路上,襄王将所见所闻所感都记录在一个小册子上,最后以一句“他日我若为青帝,报的一处桃花开”结尾。
龙骧军驻扎在白水镇以南的一个叫边关渡的地方,这里是楚国立国将军白桐的归魂处,也是衣冠冢。
边官渡周遭数百里都种着桐树,这是昔日将军麾下幸存兵士的后人一代一代种下的。
白桐将军戎马一生,为楚国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花甲之年仍带领兵士与敌军作战,最后深陷敌军围困,拼死为弟兄杀出一条生路,最后倒在边官渡时,手中断了一半的重刀布满豁口,敌军追上来带走了白桐将军的遗身。
幸存兵士满眼血泪,牙齿咬碎,眼看着将军的遗身被敌军挑在长矛上扬长而去。
将军先前有交代,所有人只管逃命不得回头,否则他死不瞑目。
不然没有人能回得去。
后人在此地种下桐树百万株,从白水镇一直到兰山脚下,年年桐叶青青如罗盘,以指引将军英灵归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