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平咧开嘴角笑了笑,此刻,他还真是没有与李泽开玩笑的心情。
“伪梁不惜大费周章派出刺客,不外乎是他们也晓得这一次科考的重要性,同样的,对于我们来说,也极其重要,这不仅仅是为我们发现有能力的官员,也是向外界发出的极强的政治信号。”薛平道。
“你说得不错。”李泽点头道。
“但是,现在的考试策略,在我看来,更像是为了武威书院的学生们量身定做的。”薛平道:“比方说武威书院学生必学的政治经济学,其他的学子从哪里去学?就算他们能弄到这本书,他们真看得懂吗?再比如占比如此之大的时务,有多少学子精通,特别是那些从长安,洛阳,南方跑过来的士子?只怕有**成,都不太懂。即便里面有精通这方面技巧的,只怕在策论一道之上又要败北,如此算下来,这些士子之中,有多少人能够高中?”
“国家取士,是极其严肃的事情,薛尚书,我们需要的是真正能做事的人,能派出去便能为民福利的官儿啊!”李泽道。
“您说得没错。”薛平道:“但是取上一些诗词歌赋极其出色的人又如何呢?哪怕是把他们养在朝廷之中,给他们一个高贵的名份,便会让我们损失多少吗?但他却能让那些地方的人,生出无限的希望来。毕竟皇帝陛下在镇州啊!我们这里是正朔啊!”
李泽有些犹豫:“策略已经定下,不可更改,当然你说得也有道理。”
“策略定下又如何?最后取名次的时候,照样是要取掉糊名的。”薛平道:“即便是作蔽,也是顾不得的。状元不能给,但榜眼探花,总要给一个吧!三十名进士里头,总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大头取李相需要的那种出去就能做事的,但总得留几个名额给其它人吧?哪怕是那些勋贵之家,哪怕是那些曾被李相打击过的豪门世家,人家既然来了,我们总得给人家一条出路吧?这不也正符合李相您一直强调的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结成强大统一战线的政略吗?”
李泽端着茶杯,沉吟不语。
薛平和田令孜目不转睛地盯着他。
“你说得也有道理,但这件事情,我还要与章回,曹信再商量一下。”李泽半晌才道。
薛平大喜,只要李泽松了口,章回与曹信哪里,自然也就不会有大的问题。
“好,我还有一件事情要向李相禀报。”薛平道。
“说。”
“科考,历来都是国之重典,是国家大事,进士及第,身份更是非同寻常,而在以往,最后圈红的,都是皇帝陛下。”薛平道。
听到这里,李泽的脸色不由冷了下来。
感受到李泽情绪的变化,薛平接着道:“当然,现在陛下身体有恙,想要遍阅这些人的文章也是力有不逮的,而且现在的考卷与陛下熟悉的那种考试方法也大有不同,所以,我认为,圈红这件事情,也只有李相代替陛下来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