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念与于启猛同样出山云游,为了寻道,不过相比后者,玄诚道人尹文念更想借此机会找到外炼修行的办法。
“山上天地之气稀薄,不知山下又有多少福地未曾被发现。”
不过虽寄托希望在偏僻隐世的仙家福地,但他自己也未放弃钻研外炼一道。
得益于成就过明气境界,对天地之气的感悟并未随着散功重修而忘却,已然铭记脑海,此时发挥作用,哪怕仅仅撬动天地间游离的一丝一缕气息,尹文念依旧抱有信心,觉得有走通走远的一日。
两人出发方向截然相反,一者向西至北出没山峦峭壁,一人向东,跨越川泽翻遍荒岭。
只是运道偏颇,当于启猛已经意外中盘坐于一方泉眼上吐纳行功时,同样身为道门高道的尹文念还在苦于一路无获。
出走三月有余,停留在一方小县城中暂歇的老道被同门弟子追赶上。
“玄诚师叔,有掌门的信。”
小道士急匆匆,喘着粗气一路沿着他留下的印记标识找来,由于真武封山,对外的联络缩水不少,如今除去越州附近的区域,要想在其它州府往来,就得靠山中未离去的道长来代劳。
小道长腿脚利索,架不住数日连夜奔波几百里,走山过水,看着面前容光如旧的师叔,半点儿不像垂垂老矣之辈。一时间也只能暗叹师叔养得一手好功夫。
玉鸿掌门的信尹文念入门早,对这位玉字辈师叔了解不少,知晓其是个喜静不喜动的,比起使唤门人,更愿意抛却俗事忘我修行。
此时如此急迫,兴许越州封山的真武门遇着事了,可何事需要他一个不上不下的离雀山山主回去
难道是几位真人修练御气之道出了岔子
心头一颤,尹文念接过手来,摊开信纸一目十行,很快松了口气。
真武山依照他留下的练法,几位真人相互商讨研习,确实都练出成效,不过问题与他当初一样,天地之气稀薄,内存身躯中的气格外的少,与典籍中记载的筑基服气完全不同,对肉身体魄也无加持。
性命双修的理论早在百多年前就有道门先贤提出,不过那等境界真假未知,至少真武几代掌教真人都没能修成所谓的大罗金丹金丹者,自满矣。这是道行圆满的象征,也是传说中举霞飞升的前提。
肉身不满,气道亦不显,如此之下三位真人不由得开始质疑,不过不是针对尹文念留下的法门,而是古书典籍上的各种说法。
“古法不存于今世么”
摇头,他原以为是世俗的动荡影响到了真武,譬如那位正被多方围攻的越王狗急跳墙,又或者数月前曾下达武人令的征西大元帅府,近些时候对宋义云的战事随着后者倾向西南,稍有放松,回过头来清算拒绝了自己的真武山也不无可能。
结果只是这事。
看到信纸最后,才知道三位真人都已进入明气境界,和他之前一般无二,道行最深的要数玉鸿掌门,已经撬动了五种天地之气,距离御六气只差一步。看到这的尹文念幽然一叹,越是如此,他心中越不是滋味,两位师叔与师傅的天赋不比自己差,甚至高出一筹。
三位真人显然是将他留下的御气之道当做了真法来练,关键练出了东西,由此原本的将信将疑也消散无踪。
可尹文念知道,自己不适合这条路。
“现在让贫道回去商量御气第二关如何破除,无能为力啊”
他已散功,甚至没有与三位真人言说此事,只留下一封辞条,上面写了尹文念的部分感悟,察觉到这条路过于艰难。
不过眼下来看三位真人显然没有将之当回事,或者说他们还处于兴头上,三个老头子正对御气之道兴致勃勃,相互之间甚至在比拼,想要看谁能跨过这关。
“真人不昏聩,贫道说的那些东西修道更加精深的他们只会更清楚。”
尹文念放下信纸,不打算现在回去。
他不认为自己的道路选择错误,散功重修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但心头总归有些郁郁。尹文念想着,至少等他找到一方福地,或者真正将外炼一道走通再返归也不晚。
送走了一脸懵的小道士,对方风尘仆仆来又风尘仆仆去。
老道士提溜了路上书写的半本关于御气的感想和打磨,包括为何会放弃这条路的所有缘由,一一说清。一齐放在了包裹中让对方送回山去。
“至此,这条路便看三位真人如何去抉择了。”
话虽如此,但想到山上几人时不时来向自己这个晚辈不耻下问的兴奋神情。
尹文念觉得大抵是劝不住的。
“罢了,尽快找到福地吧,哪怕单单一株灵药也好。”
当日午后,就着烈日灼灼,老道再次上路。
退了房,正走出客栈。
视野内骤然一明,仿佛烈火照亮漆黑夜晚,万物都变得光灿灿
“发生什么了”
来不及抬头,短暂踏足修途的老道士只觉天地间的气息顿时紊乱起来,一股强大的压迫从上至下,又好似浪涛席卷,直打得人神识昏沉,欲要晕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