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尽管听了孙邵被孔融誉为廊庙才,荀贞料其或有真才,但也不过是听了就罢。
荀贞问孙乾北海人物,却不仅仅是为了想知道他的家乡有什么名人,而是别有用意的。
见孙乾的讲述告一段落,荀贞徐徐问道:“除郑公与此数君,可还有别才?”
孙乾老老实实地回答道:“余虽有之,不足为明公道也。”
荀贞顿现失望之色。
孙乾看到荀贞的神色,心中纳闷,问道:“明公问乾郡人物,可有何心意?”
“实不相瞒,郑公为贵郡大儒,我料贵郡必多英杰,今徐方初定,正需俊才辅佐,故有意从贵郡延请三四,以明我政。”
孙乾面现为难,说道:“王、孙二君,俱已为北海所辟,管、邴二君,现远赴辽东,此四君,明公恐都难用。”
荀贞心道:“不需你说,我也知道!”
孙乾忽面现喜色,说道:“是了,倒有一人,明经通义,道德高尚,明公如能辟而用之,必可稍得佐助。”
“噢?此君是谁?”
“汝南程德枢,乾之同窗,现亦在南城,从吾师左右。”
荀贞没听说过“程德枢”这个名字,又听孙乾说他“明经通义,道德高尚”,只是讲其学问和道德,却是没提处政的才干,想来应只是个儒生,便是辟来也无实用,不过这个话头是由自己提起的,现下孙乾既然举荐了一人,却是不可不用,因故作喜色,说道:“既得从事举荐,此君必儒林名生,我今日即遣人去南城礼辟。”
孙乾见荀贞接受了自己的举荐,很高兴,说道:“明公屈己下人,求贤如渴,徐方百姓幸甚!”
荀贞谦虚几句,又和孙乾聊了些别的,送他出堂。
看孙乾离去,荀贞回位中坐下。
他翻了翻刚才看的案牍文册,随手又将之掩上,望向院外,心道:“本想通过孙公祐,能从青州辟得数士,於今看来,却是不行了。罢了,且再寻时机,布局青州吧。”
遣姚昇还乡,以与吴郡名族结婚姻;召孙乾来,问北海名士,以布局青州,这便是荀贞要办的两件不太紧急、而事关日后发展的事。这两件事却是只办成了一件。
却是说了,为何不遣孙乾回北海,也与北海大姓结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