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贞笑道:“本来咱们是在商议兖州的军务,怎么说到水师、海贸上了?”
徐卓和张昭也笑了起来。
荀贞说道:“张公、元直,对此二事,你两位还有什么要补充的么?”
张昭、徐卓两人皆道:“没什么补充的了。”
“那就按此施行罢。”
两人应道:“诺。”
徐卓问道:“既然兖州那边目前看来不需要主公亲至,不知主公准备何时回州府?”
荀贞沉吟说道:“再等几天吧,等玄德到了,我再回州府。”
於是,荀贞亲提笔写檄,先给许仲、戏志才下军令,命他两人立刻着手在任城县外选择两个合适的地点筑造据点,又令江鹄做好进驻东平的准备,之后,给徐荣、刘备各写了一道军令,命徐荣调陈褒来合乡,命刘备带本部兵马千人亦来合乡,接着,又给荀成下了一道军令,命他尽快把对泰山兵的整编完成,然后调昌豨、孙康部来合乡。
几道军檄写就,荀贞交给徐卓,叫他遣人分别送出。
办完了这几件军务,荀贞与张昭闲聊,提及他的儿子张承,笑道:“公子虽少,极有公风,自入我幕府,虚心好学,并且给我推荐了好几个少年英才。公家此子,雏凤清於老凤声也。”
张承现为幕府舍人,年方十五,到了幕府之后,先后给荀贞举荐了同郡人严畯等好几个与他年岁相仿或比他稍微大点的年轻人,荀贞专门抽时间,试了一试他举荐的这些人的才干,没有滥竽充数的,都各有才华,其中又以严畯最为优异,荀贞已将此子一样地辟为舍人了。
张昭说道:“犬子顽劣,何敢当明公此誉?”
“我可不是说假话,公家子确是品学兼优,惜乎年岁稍轻,现在还没有办法大用他。……他给我举荐的几个少年英才里边,我最喜严畯。张公,兖州有名薛悌者,年方弱冠,已为州从事,我意对严畯加以拔擢,使兖州不能专美於前,公意何如?”
张昭说道:“严畯此子,我亦知之,生性好学,性情纯厚,假以时日,或成大器,只是现下到底年少,尚不堪用。”
严畯比张承大三岁,今年十八了,虽未加冠,但对年少早达者来说,这个年龄已不算小了,就比如那兖州的州从事薛悌,今年不过二十来岁,就已是一州的从事。
“堪不堪用,总得试过才知。张公,你说是不是?”
“欲速不达,反或有害。以昭之见,还是再让他多学几年吧。”
荀贞笑指徐卓,问道:“公觉元直如何?”
“英俊之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