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衢说道:“李子务所言,正是良策,明公可以采用。”
应袁术之召而来的还有刘勋等人,袁术接着便再询问刘勋等人的意见。
最先起来发表意见的,即是刘勋。
刘勋与惠衢年岁相仿,也是四十余岁,他的个头不是很高,中人身高,长约七尺上下,但腰围甚宽,坐在席上,就如一堆肉山也似。
刘勋与惠衢都是琅琊人,两人是老乡,——说到此处,不妨插上一句,说来这个刘勋、惠衢,他两人的家族都是琅琊当地的大姓,因此其族中之人,现在荀贞手下为官的,倒是颇有几个。不过如今海内战乱,宦海飘零,便是同族之人,而却分别身处不同势力,在不同主君手下为官,甚至彼此为敌的这种情况,早已是司空常见,却也不足为奇,无需多说。
在刚才李业、杨弘、惠衢发表意见的时候,刘勋数次观察袁术的表情。
当李业说话的时候,袁术只是神色微动,而当杨弘发表意见的时候,却是袁术的眉毛,微微蹙起了好几次,很明显,袁术应该是比较赞同李业的意见,而不赞同杨弘的意见,更尤其是在惠衢说话的时候,袁术几次点头,这样一来,袁术的态度基本已是昭然若揭,非常明显了。
刘勋从席上起身,站在堂中,摸着肥胖的肚子,说道:“明公,就不说吕布是个武夫,把他表为豫州刺史,必然是难以服豫州士人,最后只会给明公招来负面影响,不利於明公实现抱负远志,就只说吕布与明公的关系,他只是个外人罢了!与明公非亲非近,又非故交,怎么能把豫州这个大州交给他去治理,封他为豫州刺史呢?
“明公啊,我说句不好听的话,明公现在的治下之地,也不过是只有南阳一郡罢了,难不成,颍川、汝南这两个大郡,却竟可以让给吕布这个外人么?若按杨长史的建议,那下吏实是不知,这到底是在笼络吕布,还是杨长史打算想让明公,向吕布俯首陈臣?”
杨弘急忙起身,说道:“明公,下吏怎么可能会有此意!”
袁术叫他坐下,问刘勋,说道:“子台,那依你之见,该是如何是好?”
子台,是刘勋的字。
刘勋说道:“以我之见,绝不可举吕布为豫州刺史,并且应该像子务、明达所建议的那样,立刻遣兵去抢平舆,如此才是上策!”
刘勋话音未落,又有一人离席起身,大声对袁术说道:“以在下愚见,不可如此!”
众人看去,这说话之人身形高大,近八尺之人,面黑如铁,须发浓密,身体强健,相貌魁梧。
非是别人,这人正是舒邵。
那袁术、袁绍兄弟,皆有游侠之气,因此在袁术、袁绍手下为官为将者,不少也都是颇有游侠之气,或干脆就是游侠出身的人,舒邵就是其一。
昔年间,舒邵有一个故事,那当真是天下皆知。却是他有一兄长,他兄长的一个朋友被人给杀掉了,舒邵知后,就为他兄长此友报仇,把杀其兄友那人给杀了,事情泄露出来之后,官寺要治罪,舒邵与其兄长两人,便都争相说这事是自己干下的,由此名传海内,海内的名士们无不认为他俩重义,於是兄弟二人竟是都被免罪。
——由此一事也就也可看出舒邵的性格,他是一个轻财重义,尚气之人。
袁术就唤舒邵之字,问他说道:“仲膺,卿何见也?”
舒邵说道:“就像杨长史说的,现在诚然是用人之际,吕奉先虽然骄纵,然其人知兵善战,足可为明公之鹰犬也,不妨笼络之,因此下吏认为,豫州刺史之职可以许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