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必多说。
只说沮授闻了郭图之言,便就问他,说道:“敢问郭君,为何说我大谬?”
郭图摸着胡子,说道:“黑山贼岂是容易平定的么?黑山贼盘踞在北起常山,南至朝歌,我冀州西部绵延长达数百里的太行山谷之中,那里到处都是悬崖峭壁,莫说进战了,就是入山,也山道狭窄,崎岖难行!我可以断定,短时间内是很难把黑山军平定的。而且张燕虽贼,亦颇有才干,深得黑山军的拥戴,其人又骁勇善战,剽捍捷速过人,故号为飞燕。山谷已不利进战,贼又骁悍,敢问监军,何策足以速胜?而如果不能速胜,消灭黑山贼的这场战争若是旷日持久的话,如此,岂不反是给了公孙瓒在幽州苟延残喘,重新恢复其实力的机会么?那到时候再去打公孙瓒,只怕就不如眼下之易,却会胜负难料了!因此,我说将军此言大谬。”
沮授也摸着胡须,瞅了郭图两眼,不慌不忙,从容说道:“郭君这话听来有理,但郭君却是只见其一,未知其二。”
郭图说道:“如何我是只见其一,未见其二?”
沮授不与与他多说,转对袁绍,继续对袁绍说道:“明公,黑山贼盘踞山谷之间,固是不易讨定,然较与公孙瓒,敢问明公,是黑山贼强,还是公孙瓒强?”
袁绍沉吟稍顷,说道:“张飞燕虽有勇名,不及公孙伯圭;黑山贼虽号称百万,多乌合之众,不及公孙伯圭所部精卒,自是黑山贼不如公孙伯圭强。”
沮授说道:“正是!诚如明公所言,黑山贼不如公孙瓒。今明公如攻黑山贼,则有三弊在彼。”
袁绍问道:“是何三弊?”
沮授娓娓道来,说道:“黑山贼乌合之众,且又是分布於数百里长的太行山谷间,此是谓‘势大而散’,此其一弊;张飞燕虽号为黑山贼之帅,然其所能直接统带者,不过常山郡中之贼也,其余各地之贼,未必都会肯服从他的命令,此是谓‘群蛇无主’,此其二弊;张飞燕虽悍,亦不能与公孙瓒之久经沙场、知兵能战相比,此是谓‘勇而无谋’,此其三弊。
“有此三弊在彼,明公今若往攻,或许不能很快的就将之尽数剿灭掉,但徐徐用兵,克胜亦不难哉!退一步讲,也肯定会要比去打公孙瓒容易得多。”
袁绍说道:“卿此言有理。”
沮授说道:“此即下吏建议明公先打黑山军的一个原因。”
袁绍听了这话,接口问道:“第一个原因?莫非还有第二个原因?
沮授点了点头,抚须说道:“自是还有第二个原因。”
“是何原因?”
“这第二个原因就是,黑山贼众有百万之多,明公如先把黑山贼剿灭,则便可从此百万众抽其精壮,扩充明公的军力,而把其余的老弱放於郡县,让他们为明公务农耕种,供应明公军粮。这样,就不但可以扩充明公的军力,还可以扩充明公的财源。”
袁绍问道:“还有无第三个原因?”
沮授还真有,说道:“明公英明,确有第三个原因。”
“说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