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四郡中最大的平原郡,也不过长三百里,最宽处百十里,最窄处只有三四十里;济南、乐安两郡,都是长不到两百里,宽百里上下,不客气地说,简直弹丸之地;而齐国比济南、乐安两郡还要小。
辖地小就代表了没有纵深,又同时,诸郡被黄巾肆虐已久,各郡郡兵的实力本就已弱,再加上陈买和济南相之前的两次大败,而今更是雪上加霜。
简单来讲,四郡郡兵,抑或说,整个青州的官军力量现在都很弱小。
所以实际上,赵云等的主要敌人,并非郡兵,而真还是像荀贞所对外宣传的“应青州士民请求,进剿青州黄巾,以安青州生民”那样,是盘踞此济南、乐安的黄巾各部。
换言之,赵云的进攻乐安郡,荀濮的进攻济南郡,与其说是与乐安、济南两郡的郡兵作战,不如说主要是与此两郡中的黄巾作战。
而至於黄巾军,就像戏志才和荀贞的分析,经过去年两场大雪的冰刀霜剑,又经过今年开春以来的青黄不接,各部黄巾如今都是饭都吃不上了,又哪里还有力气打仗?
完全不是赵云、荀濮这两路虎狼之师的对手。
两路兵马俱皆进展甚速,势如破竹。
赵云、田楷部出平原郡,渡过黄河,进入乐安境内,先攻陷了河南岸的千乘县,继而南下二三十里,至乐安国的郡治、济水北岸的临济,又把临济县城攻克。
打下这两县以后,赵云没有在乐安国多停,沿济水西南疾行,行三四十里入到了济南国境内。
这个时候,因为荀濮帐下的兵马较少,还没有打下济南国的郡治东平陵。
赵云便率部急进,又渡过济水,沿途所经的邹平等县一概不理,趋行百里,到东平陵县外,和荀濮部合兵。两路兵马围攻东平陵,一战而拔。
赵云、田楷两部兵马共计四千余人,荀濮帐下共千许人,两路合军,差不多五千步骑。赵云留下一部兵士驻守东平陵县,及看管投降的诸部黄巾,随后率领主力部队转往东去,先后经过土谷县、榆陵县,皆不进攻。
——土谷县的县令已经跑掉了,县城没有兵马守卫,只有一股黄巾军在县外活动,这股黄巾军的人数不多,闻得赵云、田楷、荀濮兵马杀到,便仓皇逃散。
榆陵县的县令没有逃,他聚集了些县卒、精壮,固城而守。路经榆陵的时候,赵云派了一个军吏,领了十余骑到城下,换此县令投降。这榆陵县令不肯降,立於城头大呼:“汝等无故兴兵,擅犯我郡,我岂会献城於贼子也?且来与战,一分胜负。”
这军吏回到军中,将这榆陵县令的回答告诉了赵云,赵云一笑而已,也不动怒。
在进战之前,荀贞已有军令交代,命赵云、荀濮不要碰到县城就去打,前期只要把济南、乐安两郡的郡治打下就可以了,余县若不肯降,就暂且放过不管,叫他两部以最快的速度赶到齐国与荀成部汇合。因此见榆陵县令不肯投降,赵云便率部从榆陵绕过,继续东进。
却是说了,荀贞为何会给赵云、荀濮这么一道命令?
这是因为济南、乐安等郡虽然狭小,但因为郡内都是人口繁多,所以辖县却都不少。
比如济南郡,就这么一个长宽都不过百余里的狭猝地界之内,辖县就有十来个,简直是密密麻麻。如果每个县城都打,一则会拖延进军的速度,给青州黄巾管亥等部以反应的时间;二来打下县城之后,少说须得留些兵马驻扎,也会分散赵云、田楷、荀濮等部的兵力,不利於和青州黄巾的主力决战,所以他命令赵云、荀濮只要把乐安、济南郡治这样的大城市和占据要地的城市打下来就行。
……
过了榆陵县城,行二十余里,入到齐国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