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向长安”王邑吃了一惊。
曹操抚须从容,目注王邑,说道“未知公意何如”
曹操会到太原,是因为在兖州败给了荀贞,甚至连东郡也被荀贞打下,彻底失去了立足地之故,王邑对此当然非常清楚。尽管与曹操重见以今,从未曾曹操对此发过什么怨言,说过荀贞半句坏话,可要说曹操突然提出的这个建议,丝毫私心也无,仅仅是为了帮助荀贞,王邑也是断然不信。
他猜测曹操之所以提出此议,有可能是为了和荀贞争夺勤王的首功,迟疑多时,说道“孟德,虽然镇东前时传檄你我,请我军相助於他,扰李傕、郭汜之后方,并且李傕、郭汜贼军之主力,现亦确然已从李傕、郭汜屯驻霸陵,不在长安,可是据闻,李、郭留在长安的部曲尚有三四万之数,我军才万余人,若攻长安,一则渭水不易渡,二者亦恐不能胜。”
曹操摆了摆手,笑道“文都,公真是个实诚人听来多少,便是多少哪会有三四万之多”
王邑说道“没有这么多么”
曹操说道“李、郭二人所部之兵,合计无非五六万众;你我已确知,贞之部约有三四万数,李、郭敢与贞之约战,则其两人带出长安之兵,是非但不会少於此数,更会只多,以此推料,二贼留於长安之兵,至多万余而已”
王邑说道“只有万余”
曹操说道“不错文都,李郭二贼现留守长安之兵,至多与你我之部相当,今如攻袭长安,不仅在兵力上,公无须忧,而且还有一点,有利於我军”
“你是说,李傕、郭汜皆不在长安,其留守之兵群蛇无首。”
曹操笑道“何只於此文都,李、郭内斗,刀兵相见,他两人不能相合,则其二人之部将也必不能相合,现无李、郭在长安,没了上头的镇压,你说他两人留在长安的将校,会不会彼此更加抵牾你我趁其此弊,败之何难已光复长安,断了其之归路,消息传到李、郭军中,其二人所部之兵必然会因此而生大乱,你我再兵渡灞水,与贞之两面夹击,李傕、郭汜二贼插翅难逃文都,这可是勤王、除贼的两大功,机会在前,不可失也。”
“公言固是,然渭水只怕不易渡”
曹操说道“文都,你所虑渭水不易渡者,让我来猜一猜,是不是一虑船只难以在短时间内搜足,二虑渭水两岸有敌把守渡口”
“正是。”
曹操甚有指挥如意之势,说道“以我看来,两者都不难。要想搜集够供我万人一次性渡渭之船,的确是不太容易办到,但三二十艘船总是能搜集到的,大不了咱们多分几批渡渭就是。”
“那两岸渡口有敌把守,何以应对”
曹操说道“你我大军既至,渭北渡口的贼军若不遁逃,歼之可也;至於渭南渡口,这几天的军报你也看了,屯驻者是杨奉所部。”
“对呀,孟德这杨奉与你我有仇,势必不会肯放我军渡渭的。”
曹操抚摸胡须,笑道“杨奉与你我的确有仇,可是文都,莫非你忘了幼阳的来信中,曾提及杨奉谋刺李傕此事杨奉谋刺不成,仓皇北窜,乃至渭水南岸。他现下早已是无处可去。待你我兵到渭北,我去书一封,使韩暹招降与他,他必会肯降。”
“他若不降”
曹操神秘一笑,说道“他如真傻到如此,也不打紧,我另有对策。”
“是何对策,敢请闻之。”
曹操不肯说,笑道“到时若是杨奉当真不降,公即知我是何策矣”
对曹操的用兵之能,通过河东一战,王邑是颇信任的,他又想了一想,到底被曹操说动,说道“好,那就按公此议”
曹操大喜,说道“贞之与李、郭二贼的会战马上就要开始,公既赞成操之此策,事不宜迟,以我之见,你我留下一部兵马看守下邽守军,然后你我帅主力,明日就绕过下邽,向长安进发,如何”
王邑应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