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府,当涂县。八月十四。
这里是大明距离应天府最近的县城,而这里的丹阳镇,更是紧靠应天府的边境。
所以从应天府的下马桥工业区过来,只有区区几十里地。
周东和周南工作落户之后,第一时间就去购买了两辆普通轿车,目前周家已经有了四辆汽车,全家出行的时候,不用再去租车了。
明天中秋节,回来应天府近一个月的周家人终于能够抽出时间,前往老家祭祖。
周北的旁边坐着三哥周西,后面坐着母亲,带着庶妹和侄女。
衣锦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
为了这次祭祖,周铎已经跟家中的老父亲和大哥商议了许久,安排的妥妥当当。
昨日来自平山村的大堂兄就已经专门过来接他们,清早吃完早餐出发,一个小时后,五辆车队就已经抵达了应天府东南的云山村。
云山村原本在濮塘镇东南,可是原址发现了数座大铁矿之后,当地居民就被迁移到了云山四周其他位置。
当时的移民风潮已经开始,大批土地人均不到五亩的农户被强制迁移走。
周家在大明开国的时候分了六十亩土地,由于距离应天府近,不少子弟在应天府找生活,打小工,家中也没有出过大事,犯过大病,所以家业兴旺。
一开始的迁移并没有周家什么事,一直到正统元年,大明大移民开始,每家每户强制迁移,周家才开始开枝散叶。
云山村位于丹阳镇北边,靠近云山的山脚下,有十户不同姓氏的迁移户组成。
九十年的时间过去了,这里依旧只有十户人家,而且每家每户的户籍人口不超过十人。
只有长子长孙一系能够留在原址,驻守宗祠。即便是长子长孙一系,子孙长大依旧要迁移走。
这样的迁移对宗族的影响非常大,根本没有宗族势力发展的土壤。
但是大明为了便于控制,加强了对宗族的宣传,让所有迁移到其他大陆的人不能忘了自己的祖宗。
所以不论云山村还是其他村落,最显眼的建筑,永远是宗祠。
周北从小到大回过三次云山村,第一次还小不记得,第二次是九岁那年,第三次是今年。
他对周家宗祠并不陌生,跟老家的爷爷大伯关系也很亲近,毕竟,他们才分出去不到三十年,还很亲近。
像不少爷爷的兄弟辈,甚至更早迁移出去的周家人,难免对老家少了几分亲近。
不过在大明,每个人记住自己的根,是为人的基本。
逢年过节,或者清明节的时候,总有不熟悉的周家人回来祭祖。
也有离家几十年的人,总想着落叶归根,所以每家每户的祠堂,并不冷清。
云山村位置比较好,依山傍水,虽然土地不算肥沃,但如今都是机械化农业,一个村不超过一百人,却有近千亩土地。
算下来每年收成比许多工人的收入都高,只是不稳定,辛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