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边境,一个小国的颍川郡内,有一座地处偏远的小道观,名为灵境观。
夜幕里,身穿棉布道袍、脚踩一双老棉鞋的少年,推开常伯的屋门,大摇大摆走入屋内。
桌上一盏油灯,一碟花生米。
老人斜了一眼少年,没有作声,继续看自己的书。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不过现在说这个,好像还为时尚早。
老人将碟子往少年那边推了推。
陈丛伸手捻起一粒花生米丢入嘴里,瞥了眼常伯手里的那本旧书籍,好奇问道“翻来覆去看,都多少遍了,有意思么。”
常伯神色淡然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陈丛不耐烦听这些空泛道理,笑嘻嘻道“常伯,劳累一天了,肩膀酸不酸,我给你揉揉”
常伯没好气道“少跟我来这一套,有屁快放。”
陈丛到底还是少年心性,打趣道“常伯,咱们相依为命这么多年了,可都没走亲戚串门,那么你就我这么一个亲戚晚辈了吧有没有那种压箱底的值钱物件啊我也不贪你这个,就是拿出来瞧瞧,过过眼瘾,长长见识。”
常伯笑道“反正屋子就这么点地方,尽管自己找去,随便你小子翻箱倒柜。找得出来,都算你本事,只要值点钱的,就都归你了。”
陈丛趴在桌上,愁眉不展,唉声叹气道“常伯,咱们家这么寒酸,在道观也攒不下几个钱,以后我可咋找媳妇啊。”
常伯忍住笑道“你要是敢在这边找一个,就算你本事大发了。是这个。”
陈丛斜眼望去,常伯朝自己竖起大拇指,满脸促狭笑意。
少年便埋怨道“老不正经。”
老人伸手一拍少年脑袋,“跟你说多少遍了,没大没小,难怪当不成读书种子。”
陈丛继续趴着,摊开手,一只手敲打着桌面,嘿嘿笑道“读书种子那不得是天生的啊,常伯,给句准话,是希望我当那难如登天的正式授箓道官,还是退而求其,给你考个状元好光耀门楣啊事先说好了啊,我可没那本事,所以千万别抱期望,省得一天比一天失望,咱俩大眼瞪小眼的,每天长吁短叹,到时候你烦我也烦,多不得劲儿,对吧”
“随遇而安就可以。”
老人神色慈祥,点点头,捻指挑了挑灯花,笑道“不失望,很好了。”
陈丛轻声问道“常伯,你多大岁数了。”
常伯看了眼少年,笑道“暂时还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