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以前的边塞守将,李牧绝对是最令赵王省心的一位。
否则,赵王也不会在其龟缩数年以后,才将李牧免职调回邯郸。
赵嘉再问:“敢问将军,驻守北疆数年以来,伤亡士卒、百姓几何?”
李牧毫不犹豫答道:“某驻守北疆虽未建功,却也保境有方,匈奴纵然连年来犯,亦皆空手而归。”
“边疆军民、牛羊、财物,损失寥寥。”
听到这里,赵嘉当即躬身郑重行礼,道:“将军既有如此泼天大功,如何不值得赵嘉仰慕?”
李牧无言以对。
从这些方面来讲,李牧绝对是最优秀的边疆统帅。
他既不消耗国库钱粮,又没让匈奴人抢到东西,也没有让赵国损失实质性东西。
只不过,数年以来李牧的消极避战之策,已经让赵国沦为笑柄。
不仅其余塞外异族嘲笑赵国无能,各国亦是如此。
被人嘲笑多了,绝大多数赵人都将罪责归咎于李牧,却是忽略了李牧的功绩。
李牧脸上露出惆怅之色,将酒爵内烈酒一饮而尽,默然不语。
赵嘉深吸口气,道:“将军知道,若连年与匈奴征战,只会烽烟遍地,空耗钱粮,死伤惨重,而无丝毫裨益。”
“龟缩不出、被动防御,虽看似颜面尽失,却能保境安民。”
“夫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将军正是此等良将。”
言毕,赵嘉再次深深作揖。
“夫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李牧低声呢喃着这句话,而后说道:“恕牧愚钝,嘉公子此言,出自何处?”
赵嘉笑道:“孙子云: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嘉读兵书至此,有感而发罢了。”
这句话,其实乃三国时期的曹操,在读《孙子兵法》时候做的批注。
赵嘉不能明言,只得谎称乃自己所说。
李牧闻言,眼中光芒大盛,赞道:“真没想到,嘉公子对于兵法,居然还有如此了深刻了解,某不及远矣。”
赵嘉却是苦笑道:“嘉虽熟读兵书,终究没有经过实战,乃纸上谈兵之辈罢了,如何能与将军相提并论?”
两人尽皆喜读兵书。
打开话匣子以后,他们谈论越发和谐,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赵嘉常年生活邯郸,也借此良机询问了许多边塞之事。
在李牧的描绘下,无边无际的大漠,直插云际的狼烟,数之不尽的羊群,以及奔腾不息的骑兵,都让赵嘉面露向往之色。
不仅仅是边塞景色。
那惨烈的战争,以匈奴人连年寇遍的烽烟,也让赵嘉听得内心沉重。
“某只恨久居深宫,不能像边关将士那般,提枪跃马征塞外,马革裹尸大笑还!”
听到激动处,赵嘉拍案而起,厉声喝道。
“提枪跃马征塞外,马革裹尸大笑还!”
“说得好,为这句话,李某敬公子!”
李牧呢喃着,眼中光芒越来越盛,继而起身敬酒。
这场谈论,持续了许久,两人都对彼此有了极大好感。
眼看天色渐晚,赵嘉才恋恋不舍起身,向李牧告辞。
李牧起身相送,到了驿站门口,赵嘉忽然侧身压低声音道:“嘉尝听闻:备周则意殆,常见则不疑。”
“将军不动则矣,动必石破天惊!”
李牧闻言,脸色微变,瞳孔也剧烈收缩起来。
注1: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