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从相貌是就与卫青麾下将士极为不同,自然就是无法作为最亲信的军士。
“此事,陛下早已经给我送来书信说过了。”卫青微笑着说道。
“啊,难道陛下连这西域的情况都是了如指掌吗?”卫兴一脸惊讶。
“哈哈,陛下熟知天下军政事,西域这里的情况,怎么可能不知道。”
卫青对于刘辨之前的嘱咐,也是发自内心的钦佩。
西域距离中原明明远隔万里,但是刘辨却总能对于自己上奏的情况做出非常准确的判断。
“父亲,陛下在信中怎么说?”
“陛下在信中说,西域远隔中原万里之遥,此地皆是色目鹰鼻的西域胡人,到时候鲜卑羌胡人马来了,首要之务就是要把他们化胡为夏!”卫青说道。
“化胡为夏?这是什么意思?”卫兴从来没有听过这个说法。
“鲜卑羌胡人在相貌上与我们大同,而与西域胡人迥异,自然就是要想办法让这些鲜卑羌胡人变成我们大汉华夏人,至少要在那些西域胡人眼中认为他们是华夏人,这就是陛下所说的化胡为夏!”
卫兴闻言,顿时就是大为佩服。
“若真是这样,那西域胡人的数量就会没有那么大优势了,也就不怕他们反复无常了!”
“西域之事,首要就是人丁繁茂,否则一旦中原有变,西域胡人必然反复,几十年经营立刻就要化为乌有了。”
卫青语重心长的说道。
了解的越多,卫青就越是心中充满了惋惜。
一代代的汉家儿郎开拓西域,抛洒了多少血泪,历经百年的苦苦经营,却总是因为中原的某一场乱局就化为乌有,然后又一次次的重新来过。
其中的关键问题,就是在于西域中原汉人实在是太少了。
一旦没有了中原朝廷的支持,留守西域的中原军队很快就无法经营。
“那陛下打算如何让我们化胡为夏?”卫兴问道。
“移风易俗,绪论宗族!”
卫青铿锵有力的说出八个字。
“移风易俗,绪论宗族?”
卫平细细琢磨一番,慢慢领悟了其中的几分滋味了。
不久之后。
大汉镇国大司马大将军、大司空、凉国公卫青,在高昌城誓师讨贼,宣布率领刚刚整编的五万新军征讨叛逆乌孙、大宛、疏勒、龟兹等邦国。
随着号鼓争鸣,在一面面军旗引领下,数万大军向着沿着大道向西进发。
还有大量崭新的旗帜紧随其后。
比如‘拓跋’、“宇文”、“窦”、“乞伏”等旗号。
“这些旗号一看就不是华夏儿郎,以后还得需要再让他们改改!”
卫青望着一面面鲜卑新兵的旗帜,略微有些不满。
“父亲,时间还是有些仓促了,等到讨灭了乌孙大宛等叛贼,孩儿一定统统让他们改为汉姓。”世子卫平在旁边说道。
这五万鲜卑新军都是卫平从云中带领回来,一路上的行军早已经让卫平非常熟悉各部情况。
等到了西域高昌之后,卫青便让卫平继续统领这些鲜卑新军。
“陛下早已经在信中说了,要想让这些鲜卑羌胡彻底忠心大汉,不仅要亡其国,还要灭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