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回到大明做藩王 > 第一百四十九章 强国之道

第一百四十九章 强国之道(3 / 4)

况且,常言道上贤下愚,殿下这么做,会不会打乱我们肃藩的秩序和纲纪?”

这位官员一看就是个深受四书五经洗脑的人,这样的人虽然自认为在坚持孔子的圣人之道,但其实早就偏离了圣人之道不知道多少公里了。

孔子讲有教无类,只要是人才就行,何必分得那么清楚?

当然,朱桂也不会因为这件事就处罚他,他早已经下令肃藩所有的人都可以向他提意见,确保言路畅通。

今天若是因为这个人的意见不符合他的心意就处罚他,那将来就没有人敢给他提意见了。

如此以来,肃藩的言路必然堵塞,很多事情他就不会知道,耳目被蒙蔽,将来说不定得出大乱子。

这可是亡国之君的路子啊,寡人坚决不能走这条路。

朱桂脸上露出了一丝丝不快,但是并没有发作,而是淡淡地说道:“这位爱卿为寡人着想,寡人也很感动。但是,寡人既然身为这肃藩之王,就应该尽职尽责发展好肃藩,怎么能只考虑自己累不累呢?

我父皇每日日理万机,处理的公务不知道要比寡人多多少,他老人家那么大岁数了都不说累,寡人还不到二十岁,怎么能说累呢?

至于你说的社会秩序问题,寡人不敢苟同,昔日汉高祖刘邦帐下的文武贤臣,有几个不是出身寒微。

不说别的,在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刘敬还只是个戍卒,刘敬想要向刘邦提建议,刘邦不顾他们二人身份的天差地别,依旧召见了他。

最后,刘敬向刘邦建议迁都长安、和亲匈奴、迁徙关东豪强到长安强干弱枝,这几条建议刘邦都采纳了,最终保证了西汉度过了前期的不稳定时期,而后有了四百年江山。

刘邦身为皇帝,尚且可以礼贤下士,不计较人才的出身,寡人只是一方的藩王,又岂能摆臭架子,将出身寒微的贤才拒之门外呢?”

这一番话说得群臣佩服不已,包括刚才给朱桂提反对意见的人也佩服地五体投地,纷纷下拜道:“殿下英明。臣等领命。”

李景隆听到朱桂的这番话不由地暗暗心惊,看来这个肃王的志向不小啊,不仅热衷于开疆拓土,还处处向刘邦学习,刘邦是什么人天下人都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

不过,古代的人权虽然没有多少保障,但是给人定罪还是需要真凭实据的,尤其是这种谋反大罪。

向朱桂这种只是吹捧了几句刘邦算不得谋反,这如果也算的话,那天下人就不要谈论历史了。

造反必须得有实际行动才算,比如私藏甲兵,割据城池等等等等。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